编辑导语:社交是什么?我们常说人类的本质是群居动物,而当下的社交网络便或多或少地凸显了这一本质。社交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普遍具有的需求,这也是国内社交产品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而当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社交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哲学博士周国平老师在《人与永恒》中写道:我天性不易交际,在多数场合不是我觉得乏味,就是别人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使自己显得无趣,都太累了。
从自传中可以看出,人对深度直击内心的交流是非常喜爱,对浅在表层无意义的社交不要也罢。
我把缺乏社交分为“不想社交”和“不能社交”两种,心理学专业术语描述为独处(Stay alone)和孤独(Loneliness),有什么区别呢?
一种是轻度社交,把自己多数时间精力放在重要事情上,主动选择需要的人去交往。
另一种是被迫状态,日常工作不得不处理各种关系,导致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只能享受孤独带来的乐趣。
埃隆·马斯克就是后者,从小性格孤僻,爱书如命,每天阅读时间长达10小时;普通人并不能达到此状态,还常常认为不社交是不是生病了?
其实并不是。
不信想想,为什么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聊得如此之嗨?重要的原因是通过网络很容易“融入到群体”中,不触犯法律底线可随意表达自我想法。
看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可我们在现实中的社交意愿会降低呢?
因为在线下每句话都要考虑对方眼神、职位、关系、情绪等变化,这一切需要从「社交产品」对人的改变说起。
一、网络如何影响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网聊是怎么拉开人的社交能力的?
几乎所有人手机中都少不了1-2款修图软件,即使熟悉的朋友面前,人们也希望把最好的形象展示出来。
不信你想,你会把没有美颜过的自拍发到朋友圈中吗?即使会,手机自带的AI功能已经帮你做好照片的基础““修饰”工作。
在以前,人想提高个人魅力需改善形象、辛苦的健身美化妆容才可完成;现在不需要见面,社交辅助软件可以解决一切,比如:
美颜软件强大的滤镜可以让人皮肤洁白无瑕,变声软件能让你嗓门富含魅力,要是不喜欢随时可在萝莉、大叔之间切换;能够让自己看起来变得更好的机会,真的很难拒绝。
想想看,昨天刚发靓丽的朋友圈,想到今天脸色暗沉、眼睛浮肿、肚子圆润又怎么轻轻松松的与老友相见?因此,网络对人的社交意愿影响有两个方面:
从沟通力来看,我们在网络上有大把时间来包装自我的行为,比如:
思考对方讲述的内容,搜索对方提到的新词,整理自己回复的话术,甚至改善自我言辞来避免发出后存在歧义等。
一切调动大脑,寻找记忆或通过网络检索的流程背后是「想呈现更好的自己」;正因如此,网络聊天才精彩纷呈令人感到愉悦;其实社交软件还提供更多手段,来提升你的沟通能力。
其次网络社交给人提供了诸多沟通手段,大幅度让一个人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你可以通过表情与朋友斗图,来防止无话可说时的尴尬,也可以随时求助朋友,让你勾搭异性的手段频出。
这些方法在现实中是无法使用的,不信你想想看,两个中年男人在咖啡厅聊到某个话题时突然尴尬,你能做个“鬼表情”来缓解吗?显然不合理。
也就是说,人逃避现实社交是有迹可循的。
一方面线上效率高直接通过文字、语音解决某件事,另一方面人天性懒惰,没必要不折腾;这种发展造成「网络谈笑风生,面对面相对无言」成为很多人现实的问题。
美国综合文艺类刊物“纽约客”的心理专栏作者MariaKnnikova称:“互联网具有使人疏远的天然属性”(alienating nature),它在扩大社交范围的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像人们常说的:我们日常点点赞代表关注过,虽彼此拥有存在“认同感”却没有实质性沟通,或者有联系、会聊天,一看时间是半年以前;不论哪种随着时间拉长交流变少,忘记也就变得容易。
文章插图
从容错性角度出发,很多社交产品为照顾人的聊天体验,设计更多便捷功能,如:
- “消息撤回”
- 线下显然不存在这样的机会,一旦话说出去就覆水难收
- 社交平台|瞄准Z世代,元宇宙社交平台BUD获启明创投领投1500万美元A+轮融资
- 中国联通|微信“一哥”坐不住了?阿里社交黑马崛起,坐拥4亿用户,厉害了
- 高通骁龙|用户规模3700万,虚拟社交Rec Room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 meta|全球第一社交 App ,遭大范围封杀
- 软件|不想加班,深夜工作,了解这些
- 微信|在微信上,你要懂得这几条社交潜规则
- 社交|QQ扩列暂停服务是永久吗?
- 微信|现在想做个取代微信的社交软件,需要烧多少亿才能把微信烧死?
- 肖尚略|从淘小铺到东小店关闭,社交电商已退潮?
- 闪存|春节不想回公司加班?这个不到50元的神器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