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显,"四朵云"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数科社(ID:sktxs0),作者:柠溪,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公有云|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显,"四朵云"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在这个万物皆可“上云”的时代,包括IBM、谷歌、亚马逊、阿里、腾讯等在内的一众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云”的押注,与此同时,资本强力加持下,也有不少新“玩家”挺进这条方兴未艾的超级“赛道”,以期能够抓住“风口”夺取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今天倘若人们谈起云服务商,很大概率上也绕不开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这四家企业。从市场份额来看,这“四朵云”几乎占据了国内整个云服务市场的90%,而于2008年便入局于此的阿里云更是几近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京东、联想、盛大、新浪、网易、苏宁、携程、美团都已在多年前就进军云领域,从自建私有云到推出公有云平台,再到宣称构建全栈式技术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云已成为各家科技企业all in的下一个增长极。
某种角度上,国内“四朵云”的行业格局已初显。那么,云服务商何以应运而生?他们的出现又可以解决哪些生态、产业难题?“四朵云”是否有什么共性?各家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未来行业格局能够有机会被打破?
01丨“云”事更迭过去十数年来,有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讨论,一直是市场中长盛不衰的一个话题点。
一方面,国内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的需求日益旺盛,此前铺设的传统IT系统建设已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个体转型无论是从成本上、还是从时间上,都存在着极大的阻力,这就需要有“先行者”在打好底层基础,然后冠以更多技术创新与产业智慧带动变革。
这不得不首先提到阿里云。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巴巴计划做“云”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云计算,当时仅有的参考资料就是谷歌的论文,王坚带着团队参考这些仅有的信息,花了2年的时间,在阿里内部搞了一套类似于Hadoop的东西,命名“飞天”。
但事实上,当时的“飞天”连虚拟化也没有,这跟眼下市场对“云计算”的普遍认识可以说是两码事,它主要侧重于分布式处理。
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经过4年多的推进,亚马逊的AWS开始在商业上显露出巨大的爆发潜能,阿里云这才发现,云计算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或应该在虚拟的云服务器、而非分布式计算,之前的路似乎有些走得偏差,而后便转向了虚拟化。
AWS的巨大成功,狠狠地刺激了国内的一众互联网巨头,同时随着开源项目OpenStack也快速走向成熟。随着OpenStack的发展壮大,国内出现了一些基础OpenStack云计算行业中的创业公司,如Unitedstack,Easystack,99Cloud等,还有一些传统硬件厂商,也积极拥抱云、拥抱OpenStack,比如华为。
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些企业把基于OpenStack的解决方案,率先卖给顺丰、国家电网、各类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中的一些代表企业,在这些头部企业的尝试下,企业私有云在国内逐步普及开来。
只不过,私有云是为某个单体客户独立使用而构建的,一般可以部署在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里,也可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但企业要为此承担的成本都很高昂,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负担得起。
相较于私有云,公有云最普遍的受益点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企业不必像拥有私有云那样去购买、安装、操作运维服务器或是其他设备,企业只需在一个公有云的服务商所提供的平台上,使用和开发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即可。
2021年初,权威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nter发布了2021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其中分布式云连续两年(2020-2021)被选入在内;Garnt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其选择的地点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转型业务模式。
而这里所提到的分布式云,指的就是将公有云服务(通常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边缘)中去,由CSP统一负责云服务的运营、治理、更新和演进,将云服务交付地理位置作为其定义一部分的云模型。
02丨国际3A、国内“四朵云”本就是被各方给予厚望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被疫情按下线上趋势的“加速键”之后,云产业又迎来新一轮的聚焦。
IBM新任CEO克里希纳在2020年走马上任之时,没有发布任何演讲与感言,而是通过一封邮件传达了自己的想法:疫情使目前云计算比以往更重要,蓝色巨人要All In云的发展战略。由一位云计算方面的专家掌管IBM,也能从侧面看到目前云计算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