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已经看了10分钟电视了,关了吧?”紧接着孩子就开始耍赖,或者哭闹起来……
这种场景父母们估计都经历了很多遍,有时也挺不解的,明明和孩子约定好了就再看十分钟,怎么到时间了他还不照做,又是撒泼又是耍赖,好像受委屈了似的。






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文章插图

为何孩子刚答应的事,转头就“忘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这背后藏着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孩子内心世界里独有的规则和社会规则之间的对抗。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父母想让他做的事情不一样,而之所以答应和父母的约定,只是为了先满足自己短时间的要求。
再往深层次来说,其实是因为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标准,或者是自身的能力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一个是内在驱动动力的不足,一个外界给的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冲突矛盾。这种冲突矛盾并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孩子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这类不遵守约定的表现,是孩子童年时期的普遍行为孩子2岁左右,他们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时很显然形成了逆反,说“不”、哭闹打滚等一系列反抗行为开始出现。
当“可怕的两岁”来临,父母手足无措,没办法控制孩子,就只能不断提出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也开始配合父母的要求,并且有意识去尝试那些符合自己想法也可以让父母的开心的事情。
这个时候,内在秩序和情绪就开始趋同于社会规则,向成年人靠拢。




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父母的心理也会产生变化,觉得孩子听话的同时只要有一点反常就紧张焦虑,担心是不是孩子逆反了,甚至放大缺点。
而这种怀疑的结果,反而会使得孩子更加反抗,甚至先答应父母,再想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变得阳奉阴违。
这个感觉会一直伴随孩子到7岁,他们不再顺从,甚至渴望独立,因为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顺从都会让自己舒服,自己的感受才是重要的,至于别人的要求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应付了事,简单直接达到目的就好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约定父母可能会担心,小小年纪就会用自己的想法控制局面,不遵守约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责任心吗?其实孩子不遵守约定不一定全是孩子自己的问题,父母在这件事情上也要付出一些努力。
比如“再看十分钟电视”这件事,你在给孩子要求或约定原则时,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文章插图

父母的原则就要贯彻到底、说到做到,孩子其实也喜欢约定,因为那是一种游戏,但如果是要剥夺眼前的快乐,就成了“敌人”。
如果和孩子定准了9点上床睡觉,但看着可爱的孩子一撒娇,父母马上就被征服,变成了再玩十分钟再睡,对孩子来说有第一次晚睡就有第二次。
父母都没有说到做到,孩子自然就不会遵守约定,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叛逆可以控制父母的行为,一来二去父母反倒被孩子控制,成为了失约者。
孩子约定再看十分钟电视就关掉,关键在于他还能再看十分钟,而不是关掉。因此当时间到了之后,他不得不面对关掉的事实,肯定会感到不痛快,从而通过耍赖的方式企图获得更多。






一头雾|“妈妈,我再玩十分钟”:为何孩子刚立下的约定,转头就不认了
文章插图

那么,如何约定才能让孩子主动遵守呢?正确的做法就是给孩子选择,不要一拍脑门自己定下约定,让孩子答应。约定是双方的事情,孩子如果不参与进来,这个约定是无效的。
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先看电视还是先写作业?让孩子选择睡在书房还是卧室?甚至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多久回家。
目的就是放手,增加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并且遵守。一开始不要觉得麻烦,父母先做见证者,感受孩子真正的需求,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孩子感觉到了尊重,今后的约定才会更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