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改名、重组、不信命,转战港股的京东科技值得看好吗?( 二 )


除此改名和业务模式调整之外 , 京东科技还进行了高管大洗牌 , 尽可能降低科技金融业务可能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
2020年12月 , 原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接任京东数字科技CEO , 主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而原CEO陈生强则被任命为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被誉为“白条之父”的京东科技金融机构负责人许凌也转岗至集团CSO业务部 , 担任战略规划部负责人 , 原京东金融科技群二级部门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李波接替了许凌的职务 。
在此期间 , 京东科技也在不断提升科技含量 。 公开资料显示 , 京东科技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527项 , 其中发明专利占据90%以上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 , 京东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从原来12.8% , 一路提升到了15.67% , 京东科技拥有1万多名员工 , 其中70%以上为研发和专业人员 , 并且拥有多位入选IEEEFellow的科学家 , 已经符合我国科技公司上市的标准 。
截止2020年底 , 集团累计申请专利3540个 , 在AAAI、IJCAI等国际AI顶级会议上共发表相关论文近350篇 。
去金融化、增强科技属性 , 是京东科技在监管趋势趋严的大环境下想出的破局之道 , 那么 , 这条路能助京东科技实现上市梦吗?
03
京东科技道阻且长
时隔9月 , 在经历冲刺科创板IPO受阻、业务模式大调整、核心高管出走等一系列冲击之后 , 京东数科整装待发转战港股 。
但不得不说 , 京东数科依然面临严峻的政策风险 。
随着《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 , 金融科技公司在注册资本、联合贷款等各方面的合规成本更高 , 蚂蚁金服已经跌了一个大跟头 , 在上市前被临门一脚叫停 , 而京东科技似乎也很难逃开这一劫 。
京东科技的消费信用业务 , 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 京东数科旗下有“白条”及“金条”业务 , 白条主要属于赊销服务 , 金条业务和蚂蚁借呗相似 。
据2020年的《招股书》显示 , 2017年-2019年 , 京东金条业务实现的科技服务收入分别为9.2亿元、20.88亿元、36.6亿元 ,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9.41%;京东白条产品科技服务收入分别为14.73亿元、27.34亿元、32.1亿元 , 同样增长迅速 。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数科总营收103亿元 , 其中 , 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两个信贷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6亿元和18亿元 , 合计占总营收的43% 。
截至目前 , 京东科技没有公布新的营收数据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京东科技在去金融化后 , 其收入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 这样来看 , 京东的转型阵痛尚未过去 。
与此同时 , 京东科技的运营、研发成本高企 , 给营收带来了很大压力 。 根据京东发布的财报数据 , 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 , 京东体系已经累计投入了近750亿资金用于技术研发 , 并入京东科技的云计算和AI业务更是烧钱大户 , 京东科技面临不小的压力 。
众所周知 , 在刘强东的商业王国里 , “三驾马车”出力不少: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京东科技 , 分别立足零售电商、快递物流和数字科技三大领域 , 多年来一直是引领京东业绩增长的引擎 。
一旦京东科技上市成功 , 也意味着刘强东的“三驾马车”将齐聚港股 。
依托京东集团整体深厚的生态平台与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 , 京东科技的IPO注定备受瞩目 , 在反垄断政策趋紧的大环境下 , 京东科技此次上市能否成功还需观望 , 但在资本市场上 , “科技为王”依然是第一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