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有啥区别?这些关键点妈妈要了解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遵守一定的发育规则,与其说是遵守规则,不如说是人们从孩子发育的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成长,比如说“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就是两种特点,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先爬后走,少数的孩子“还没爬就先走”。很多家长容易忽视其中的差别。
文章插图
正常来说,宝宝是先学会爬行,然后学会站立,再学会走路。不过有的宝宝并没有“爬行”这个阶段,直接学会走路。很多妈妈容易忽视两者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区别很大,首先身体协调能力就不一样。strong爬行的过程是手脚配合身体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很好地锻炼了宝宝的手脚和身体的协调能力,/strong如果没有爬行的训练,直接走路,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远远不及先学会爬行再学会走路的孩子,而直接走路的孩子,未来运动能力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文章插图
另外爬行的过程中,还很好地刺激了大脑的发育。第一点提到了,爬行是手脚协调、并良好地配合身体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大脑的发育。先爬后走显然更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不爬就走的宝宝,大脑前庭功能会受到影响,当有外界刺激的时候,因为大脑的前庭功能发育受到影响,所以难以维持身体系统的平衡,除了影响个人的运动指标以外,还容易晕车、恐高。
文章插图
孩子不爬就走,是后天环境所致。那些没有学会爬行就直接走路的宝宝,往往是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爬行空间,或者是限制孩子爬行,宝宝被“逼”直接学会了走路。宝宝长到8个月的时候,就会“跃跃欲试”,不再乖乖坐在一个地方,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特异功能”,会不断想要尝试,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爬行空间,让宝宝任意练习爬行,而不是受到限制。
文章插图
新生儿每天都在成长,隔一天不见就会惊喜发现孩子又掌握了新技巧,了解孩子的发育进程,更有利于缓解妈妈的疲劳,科学带娃。1、1个月的宝宝一个月的宝宝相对来说,是很容易带的,他们每天除了吃奶就是睡觉,最多是眼睛四处乱转,认识周围的环境。不要小看一个月的小宝宝,他们已经可以辨别出妈妈的声音了,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很容易被妈妈安抚。2、2~3个月的宝宝2个月的宝宝反射消失,自发性动作增多,喜欢盯着人的脸观察,喜欢颜色亮丽的图案,妈妈可以在房间里贴上一些颜色亮丽的图案。2个月的宝宝会在吃奶的时候被周围的动静吸引,说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宝宝3个月的时候,小手动作增多了,小手不再安分,喜欢拍打或者是握紧小拳头。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减少了,夜间长睡眠时间增加了,妈妈的睡眠质量稍微有所好转了。3、4~5个月的宝宝宝宝有了明显的发育和成长,尤其是小手变得更加灵活了,可以抓握玩具了,也知道护着自己的东西了,当有人拿走他的玩具的时候,他会用哭闹来表示不满。4、6~7个月的宝宝宝宝的身体发育有前进了一大步,宝宝可以坐起来了,但是坐的还不是很稳当,妈妈一定要留心不要让宝宝受到伤害。7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尝试做起来了,宝宝变得越来越活跃了,每天醒着的时间边长,喜欢到外边去玩,开始喜欢躲猫猫的游戏了,经常会发出悦耳的笑声,同时脾气也越来越大,稍不随心就会哭闹。
文章插图
5、8~9个月的宝宝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宝宝可以自己笨拙的翻身然后爬着去抓想要的东西了,这是很惊喜的事情。宝宝的小手越来越灵活了,甚至可以用两个小指头捏东西了,甚至乐此不疲地拿起放下。宝宝喜欢的游戏渐渐增多,妈妈要多点耐心陪伴宝宝哦,另外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6、10~11个月的宝宝一些走路比较早的宝宝,现在已经开始走路了,大多数宝宝这个阶段还只是可以站立。宝宝越来越不安分了,脾气越来越大,喜欢到外边去玩,妈妈越来越觉得吃力,想要减轻自己带娃的负担,多给宝宝准备一些新奇的小玩具,宝宝可以自己钻研好久。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有一个典型的动作是,喜欢往地板上扔东西,不断让妈妈捡起来,然后再扔,乐此不疲。妈妈不要限制宝宝,这个时候他发现东西扔下去不是消失,所以会不断尝试。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