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丨华商韬略 泽良
“人口众多、生产总值又小的中国不可能成为工业巨头 。 ”
二十年前 , 美国时代周刊如此断言中国工业;二十年后 , 哈佛大学发布《伟大的竞争:21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的较量》报告直言:“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制造中心 。 ”
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 , 已无须赘述 , 但盛况之下 , 隐患犹存 。
自动化能力是工业制造的核心 , 而工业机器人又是自动化能力的基础 。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的机器人 ,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
如果制造业是大厦 , 那工业机器人就是地基 。 可支撑我国制造业这栋大厦的 , 却是来自日本的地基 。
二战后 , 本国劳动力远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 发展机器人产业成为日本的最好选择 。 1967年 , 日本从美国引入技术 , 隔年造出第一台“川崎工业机器人” , 此后技术快速普及 , 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 日本机器人保有量已经高达10万台 , 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
“机器人将成为日本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 。 ”在安倍晋三时代 , 政策
如今 , 机器人业内公认的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中 , 日本独占两席——市占率最高的发那科和净利增速最快的安川电机 。
受国情限制 , 日本国内机器人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饱和状态 , 此后 , 中国加速崛起 , 2014年
根据工信部数据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 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44% 。 在中国的机器人企业 , 即使保持200%的增速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只要机器人生产出来 , 就被客户排队运走的情况是常态 。
庞大的市场潜力令四大家族侧目 , 纷纷入华建厂 。 发那科和上海电气集团联合组建的上海发那科于1997年成立 , 双方各持股50% , 后于2010、2014年在宝山建两期厂;安川电机2011年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 去年1月底投入50亿日元在江苏常州新建工厂;瑞士的ABB和德国的库卡也在近年开始跟进 。
日本机器人企业在饱和的国内市场上发展受阻 , 海外业务逐渐成为其最大创收来源 , 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数据来看 , 出口额占其全年总销售额的70%以上 , 中国稳居第一大客户位置 。
虽然从“王位”退了下来 , 但日本的机器人核心技术仍在 , 每年出口额愈发提升 , 这对于其本国来说是产业升级 , 但对倾销国来说却不完全是好消息 。
拿来华建厂的日企发那科为例 , 日媒报道指出 , 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的主体部分仍将在日本生产 , 然后出口到中国 , 原因是该公司认为日本生产的零部件品质更好 , 而上海工厂将在机械臂和传感器 , 以及设定程序等方面提高定制能力 。
这与当年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 , 与中国合资办厂如出一辙——和你本国企业分钱 , 但不分享核心技术 。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 , 中企的状况都不乐观 。
减速器制造进入壁垒高、投入大、周期长 , 目前全球能批量生产减速器的企业几乎全是日企 , 纳博特斯克、住友、哈默纳科等;伺服系统方面 , 以松下、安川、三菱为代表的日企垄断中小型设备市场 , 高端市场又被西门子、施耐德、博世等欧美品牌占据;中企虽在控制器硬件方面近年来追赶较快 , 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 但软件层面的差距仍巨大 。
不过 , 这一局面已开始呈现扭转态势 。
在政策的引导下 ,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由2015年的51台/万人增至2020年的246台/万人 , 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近2倍 。
在全球机器人企业排名中 , 前十只有埃斯顿一家中企 , 不过在第二档中 , 中国企业数量占优 , 前40名上榜企业中 , 本土企业合计占据22席 , 上升势头迅猛 。
- 机器人|见证国产骄傲!又一冬奥会“黑科技”惊艳老外,已悄然占全球第一
- 扫地机器人|这是2022年1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机的安兔兔列表
- 工业机器人|比芯片垄断更严峻,制造业命脉受制于人,国产机器人开始突围
- 机器人|比硬件垄断可怕!四大外资大搞技术封锁,就连中企也嫌弃国产
- 外星人|印度女机器人造价4500元,却会38种语言,网友吐槽:白给都不要!
- 初创公司|英特尔设立 10 亿美元基金:加强代工业务,推动采用颠覆性技术
-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工信部:推动国家集中采购品种大规模、智能化生产线建设
- 机器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自主研发,Panda5 机械狗亮相北京冬奥活动
- 3D|36氪首发|中科行智获涌铧投资领投数千万首轮融资,主打工业视觉软件和3D相机
- 36氪5G创新日报0210|日本首次进行5G远程监控机器人送货测试;长虹?美菱推出5G生态成套家电 |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