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夜读|保持社交距离 但不要消失


封面夜读|保持社交距离 但不要消失
文章插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音频格式
阅读生活,聆听美好。大家好,欢迎收听封面夜读,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保持社交距离 但不要消失》
翻开日历,发现还有半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又到了人口大流动的时期,相信“保持社交距离”也会被大家频繁提起。“保持社交距离”是简约说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系副教授,在科普文章中把它定义为了“刻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以避免疾病传播”的措施。借由疫情,一直想摆脱无效社交的我们,懒癌作祟,开始彻底“避免接触”。去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每当我提出要回家看看父母时,都被他们以“防疫”为由婉言谢绝。我妈后来坦白:疫情期间出去吃饭不方便,我不回去,她也不用做饭,感觉挺好。真是亲妈。可是保持社交距离是一回事,常回家看看又是另一回事了。

平和社交
以前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做了太多无效社交。毕竟在现代社会,想要真正过上一天与外界毫无联系的“孤独日子”,都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即使宅在家里又如何?乍看之下我们是孤独的,但是不出门,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网络,和地球上每个有网络的人保持联系。
这种生活方式有好的一面,就是我们能够简简单单地联系上别人,但是这种快乐如果太多了呢?无论是工作应酬还是社会交际,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认真倾听对方,去眼神接触,去投其所好,去安慰认同……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当好不容易结束谈话后,我们会长叹:“终于搞定了!”这个时候,如果又有无数电话打进来,无数微信消息等你回呢?
这样的社交让人崩溃,过度交流会损伤元气,长久下去,你可能只想要原地爆炸。于是许多成功学也在鼓吹,要进行“有价值的社交”,这个论调不一定完全正确,且实在很难执行。
我能预见的是,这个春节假期,又可以像去年一样安静,不用每天处理那么多文字信息了。当生活变得简单起来,好像,我们也就不再被过于繁杂的社会关系所扰,每天所做的都是必要的社交。有关心你的人聊近况,有领导的具体要求,即使偶尔有人和你闲聊,心情都会变得平和起来,因为从高强度的交流刺激中解脱出来以后,身体休息好了,心灵也开始“放下了”。
不要消失
太长时间不打游戏,手生;太长时间不去锻炼,大喘气;人和人的感情也是如此,久不联系,渐渐的就淡了,不去维系,慢慢的就散了。虽然,我们应该保持社交距离,但是千万别消失,进入“完全不联系”的极端。要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关系就是靠着不联系来终止的。倒不是说人变了,而是时间这把杀猪刀,必然让人淡忘一些事情。以前经常见面的同学、同事,长时间不联系,再要记起来名字,突然就变得难了起来。再想开口说话,就变得无比尴尬。
是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吗?还是抽不出时间来?其实,还是不想联系,不懂珍惜。没有时间、距离限制时尚且如此,当聚会和探访的可能性也消失了呢?以前的一群朋友就不能常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喝了,只能从微信和朋友圈、QQ信息中来互相了解一下近期动态。千万,不要消失,点个赞、留个言,对周围的人依旧抱有基本的善良与尊重。
我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送给我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信纸香香的;我的朋友,收到了客户闪送送来的一箱车厘子,上面贴着纸片:检疫合格,请放心使用。我的家人,收到了物业送来的牛年“福字”,还是无接触配送,敲两下门喊一嗓子,不用开门。现代人不太容易和人倾诉心声,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更为容易,但这些突然出现的礼物会让人知道,其实心里还有人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