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湖
某天晚上,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我们请一位教育专家吃饭。
第二天,那位专家发了一篇文章,说做父母的不要太焦虑、太急功近利……孩子是一个普通的羊孩子,你非要她到一群牛孩子中间去,孩子也不适应……看得我简直尴尬到脚趾能抠出一个客厅来。
我和老公,两个学文学的人,请客吃饭、谈笑应酬本就是弱项,以我们的弱项,去谋孩子人生教育的头等大事,就好比心理学上的短板理论,决定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它的长板,而是短板。一整个晚上,我和我老公紧张到手心冒汗,说话谨小慎微,从头到尾赔着笑脸,这原本也非我们所愿啊!可是事关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卑微如此,谁懂?
文章插图
我本来是头一沾枕头就能睡着的人,可一连两个晚上,我辗转反侧到凌晨也睡不着,不只是自己的自尊心受伤害了,更感觉对不起孩子。她是我们眼里那么优秀的孩子,礼貌、安静、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热爱浩瀚宇宙与星空,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坐宇宙飞船去太空,对人类起源的奥秘想要一探究竟,对宇宙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这样的孩子,值得更好的教育。
可是因为我们做家长的太笨拙,原本锦上添花的事,忽然变得如此别扭,也是始料未及的。
可见,教育真的没有花架子可搭,我们做父母的是怎样的人,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便大抵是怎样的孩子。我自己如此普通,不善言辞,在饭局中毫不起眼,怎么能奢望教育专家一眼就看出我的孩子是未来的栋梁之材?这到底是我这个做妈妈的迷之自信,还是我可笑的人间妄想?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哪怕我再普通,再微不足道,我也希望能尽我所有的努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刻在每一个中国母亲骨子里的古老基因,我的父母这样努力过,而我也只是在尽自己为人父母的微薄之力。
“你们很非主流。”这是专家最后的总结。我和老公听了都似懂非懂,但客观来讲,又不能不同意专家眼神犀利。
文章插图
在浩浩荡荡的新式教育大军中,我们的确是旁逸斜出的那一枝,我们从来没有给孩子报过课外辅导班,也一再告诉孩子读书是她自己的事,要靠她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么多年,孩子学习优异,对科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所以,我们才想另辟蹊径,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可以在科学的海洋心无旁骛地学习科学知识。
她当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只是,我们视她若珍宝,才会好高骛远、浮想联翩。被专家当头棒喝,冷静下来一想,虽然初心是好的,但我们紧张的情绪,我们所表达的急迫心情,这和急功近利也没什么区别了。
可是,就算被误解,我们有勇气去纠正吗?没有,专家那么忙,那么权威,她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听你娓娓道来?孩子今后教育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仍然是我们自己的事,仍然要靠着我们自己摸索着往前走,也许还会像我们经历过的一样要走必不可少的弯路,但谁的人生道路是笔直一条道走到底的?
非主流父母就非主流父母吧,这只是一个外在的标签而已,我想要告诉自己的是,做父母也是需要成长、需要学习的,而这样的学习和成长是终身的。
文章插图
狄更斯说,“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金铸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的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身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第一环,你也就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了。”为人父母也是这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所以,所言所行,要慎之又慎。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任重道远,请教专家的意义在于,专家会以旁观者清晰的视角,指出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以更专业的知识当头棒喝、催人警醒,如果更幸运一些,专家会引领你进入一个崭新的视野。除此以外,还是要靠自己一朝一夕的成长和摸索,别无他途。
【 急功近利|非主流父母】只是,也很好奇,主流父母的家庭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
- 绒毛促性腺激素|孕妇可以吃草莓吗?吃草莓的好处要知道,并非补铁补血那么简单
- 大姨|空调开26度最好家长弄错了,26度并非最佳温,这样吹孩子才健康
- 宝妈|为何宝宝睡着睡着就突然大哭?并非故意折磨妈妈而是“有苦难言”
- B超|头胎宝宝性别,生男生女反应在身上!不用非得做B超!
- 孩子|“学习困难”并非全是孩子不努力
- 孩子|四胞胎男孩出生时轰动一时,18年后全部考上大学,母亲非常知足
- 男子|非洲一男子长相似猴子,不吃饭只吃香蕉,常被人当动物欺负
- 张老太|为什么宝宝一见到某个人就会突然大哭并非迷信,父母要心中有数
- 医护人员|上午出生和下午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并非迷信,是有科学依据的
- 新闻记者|孙子在药包画“公鸡太阳月亮”提醒90岁奶奶吃药:非常有效,一下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