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
有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在餐馆吃饭时,碰到一对父子。孩子是初中生模样,一进门,脸上写满了新奇和兴奋。父亲手里拿着一张券,可能是网购的。
父亲以为是吃自助,当被告知是点餐后,他开始絮叨:“还以为是自助呢,觉得挺实惠。原来不是,那可一点也不划算。”他不断大声地重复着这句话,但还是点了餐。孩子要了碗面。
先上来茶水,爸爸一副“被割了肉”的模样:“来尝尝,这么贵的水是什么滋味。”孩子拘谨地坐在椅子上,没吭声。
接着上面条,父亲又开始抱怨:“这有什么好吃的,跟家里的手擀面有啥区别?”孩子拿着筷子,将面一根根往嘴里送。一下,又一下,机械地咬着。他全程没说话,只是埋着头盯着自己眼前几厘米的地方。
文章插图
网友在讲完这个故事后,满是不解:
“如果觉得东西贵,完全可以不吃。既然选择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为什么又要叨叨个没完,让孩子体验这么尴尬的经历呢?”
大概这位父亲觉得,东西如此不划算,但为了孩子,他愿意忍痛付出。
这样一个举动,既告诉孩子:“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你要省着点用。”又想要孩子明白:“都是为了你,我才做出这么大的牺牲,你可要感恩。”
【 红烧肉|看了餐馆的一对父子,终于明白为啥有些孩子,一生都难有大成就】从孩子沉默的样子看得出来,他听懂了这些话,也听到心里去了。
这位父亲爱孩子吗?
肯定是爱的。但从他的潜台词里,却也夹带着这样一份私心:“我对你这么好,你可一定要懂感恩,听我的话。不然你就对不起我。”
但是,孩子的感恩,却不是这样来的。
文章插图
一:孩子的“不配得”感
《小舍得》中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子悠被大神退课,田雨岚打听到大神喜欢酒后,马上去买了一瓶高价红酒准备当做礼物。在路途中,她不停地跟子悠说:“这瓶酒花去了我小半个月的工资,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学习已经跟不上的子悠,只是慢吞吞地走在她身后,一言不发。
突然,田雨岚摔了一跤,不小心把酒打碎了,她着急忙慌地准备再去买一瓶。但此时,子悠已经完全崩溃了,他蹲在地上抱头痛哭:“不去了,不去了,我再也不去那个破班了。”
文章插图
一边是“牺牲式”地付出,一边是无法承受的重量。父母与孩子间的较量,成了一场无声的博弈。
你以为的付出,是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可这些“牺牲感”,轻飘飘地压在孩子身上,却成了掉在骆驼身上的稻草。
他不敢失败,害怕辜负你的期望。他尽量朝你想要的方向走,活成你想要的模样。他刻意逢迎、讨好你,可就是丢失了自己。
文章插图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来会自带一种需求和动力,令他们觉得自己足够好、有价值。
但当一个孩子面对“你一碗面花掉我几天的工资”、“给你买件新衣服我得劳累好一阵”时,孩子只会产生一种“不配得”感----我不配拥有那件东西。
“不配得”感,会让孩子常陷入自我批评和自责。
不小心打碎家里一个碗,他会自责:“都是我毛手毛脚,害得家里遭受损失。”
当机会来临时,他会自我怀疑:“我配得上那份荣耀吗?我有那种能力和资格胜任吗?”
当有成就时,他会自我否定:“这次是幸运,下次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这样的孩子,会过于重视自己的缺点,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哪怕有99个人夸他,只有一个人贬低,他也会立马陷入自我攻击。
因为,他不配得到一切好的东西。
小时候是一碗面、一个玩具、一件新衣。长大后,是一份心仪的工作,一个喜欢的人,以及一种想要的生活方式。
他不认为,自己配得上。
文章插图
二:报恩与还债
周国平在《妞妞》一书里,详尽地描述了他与女儿妞妞相处的点点滴滴。面临生离死别时,他感悟道:
- 风头|最美外婆产房外走红,风头盖过婴儿,外婆:看我不如看我外孙
- 脑洞大开|买不到“冰墩墩”就生一个?王冰墩墩走红,家长还真是脑洞大开
- 结婚证|小夫妻结婚证“走红”,名字组合堪称神预言,网友:孩子叫口罩?
- 女儿|父母给外孙1000红包,只给亲孙一张纸,女儿看完怒:马上断绝关系
- 初恋男友|女星怀孕见红入院安胎!孕肚大得像足球,试管3个月艰难怀双胞胎
- 小敏|三胞胎哭闹都要妈妈抱,妈妈接下来的做法,丈夫看了不停地流眼泪
- 被套路|3岁儿子喝药“被套路”走红每口都是最后一口,家长学到了
- 老苗|婴儿“红屁屁”住院20多天,差点要植皮,医生:都是家长粗心闹的
- 小太阳|央视曝光“伤人暖宝宝”:睡一觉就全身变红,却有无数孩子在用
- 红烧素鸡|多给家人吃的养生菜,健脾开胃,营养高吸收好,孩子常吃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