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不知道每一位爸爸妈妈是否想过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是否健康,或者说作为一个父母,你是否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还是你根本就没有耐心,只要孩子稍有犯错你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或许你不知道,有的时候爸爸妈妈说话的音量会大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经常会有孩子这样评论自己的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只要一张嘴,就是在大吼大叫:那么不知道如果这是你的孩子对你的评论,作为爸爸妈妈你会怎么想呢?孩子所说的这种大声说话跟发脾气还不一样,日常聊天就是语速快,音调高,尤其遇到要催促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的时候,心里一急,就特别容易“扯着嗓子喊”,但是孩子哪里懂得那么多,所以就很容易先是因为害怕而“老实”,后来因为司空见惯而变得“皮实”,到最后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会变得油盐不进,无论父母长辈怎么吼,他都可以做到旁若无人,甚至有的孩子可能会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学着“吼回去”,弄得家里如同战场一般。
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文章插图
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我们之所以会“喊”会“吼”孩子,更多时候是希望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听清我们的话,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不过这种“吼”的教育方式或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有用,相反有的时候压低音量肯定会更有威慑力和说服力,达真堪布讲佛法的时候曾经说:“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因为你的智慧、德行在最高处;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因为你的智慧、德行降到了最低处。”我们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在大吼大叫的时候,肯定是没有多余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
我们越是大声说话,其实越是显得无力和焦虑,而且大声的去吼孩子,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效果,相反大多数孩子都会通过提高声音说话、哭泣,来回应我们,这样会让爸爸妈妈更加烦躁,最后落得一个两败俱伤。如果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把声音放低教育孩子,这样不仅会给自己一个情绪得以缓冲的机会,同时也会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机会,那么家长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更显得从容和理性,孩子也会更好地接受。有句古话叫“不怒自威”。我们自己尊敬或信任某位老师、长辈,也往往是源自他的睿智沉着,而不是忌惮他的火爆脾气,如果可以做到上述建议,我们跟孩子“对吼”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沟通的效果就会更好。
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文章插图
最开始尝试对孩子低声教育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平时还能注意控制,但是遇到突发状况有时候就会忘掉这一点,声音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起来,其实这也是有一些小方法和技巧的,有需要的爸爸妈妈可以学习一下。追踪分析自己的“吼叫”,并且多做低声的练习任何人都不会天生就是完美的父母,如果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这对父母开始已经是一个很大进步了,那么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要试着在下一次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做得更好一点点。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是无法控制,那么干脆就不要在意那一次两次,但是不在意不代表不反思,我们在自己“吼”过之后,去回忆和反思这个时刻,去思考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样做,又是一种进步,当下次、再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意识到之前的思考从而改正,那么我们就会一直在慢慢的进步,最终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文章插图
找到一个平静的时间,做换位思考体谅孩子情绪某学家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选择低声教育,不是因为软弱和溺爱,恰恰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难处,当我们遇到想吼骂孩子的事情,先花几分钟单独相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已经得到了教训或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们不如就学习古人的“悔愧不责”,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说清楚道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又为什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呢?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点温柔,多一点耐心,孩子可能也会对爸爸妈妈多一点理解,幸福和睦的家庭不就是这么形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