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夕|外企为什么不香了?( 二 )


现在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国内企业也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
比如,花西子在散粉这个细分赛道超越国际品牌纪梵希,而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全面领先任何国外同行,这些就是中国品牌和技术崛起的一个缩影。
05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市场的演进,中国人自我实现层面的需求也开始迸发,而在外企规范近乎死板的风格让国人自我实现难度变得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在骨子里有创业的基因,那么选择外企可能就不是一个最理性的策略。
因此近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企职业经理人离职创业或加入中国的创业公司,这背后是在创业或加入中国公司意味着职业天花板变得无限高,在自我实现上有更多的可能。
这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种文化自信,崇洋媚外在新一代年轻人中不再变得普遍,互联网原住民们对本土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企的吸引力。
06 必须要指出的是,外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外企中有苹果、特斯拉,也有家乐福、柯达。
外企的吸引力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行业层面的衰退,比如不仅家乐福衰落了,本土的国美也衰落了。
另一部分外企吸引力下降是因为其价值创造的部分并不在中国。
比如苹果和高通,中国的毕业生选择去腾讯而不是苹果中国、高通中国,是因为苹果高通创造最多价值的设计、研发环节并不在中国。
如果Offer变成苹果总部、高通总部和腾讯总部,答案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当年宝洁的管培生之所以受名校毕业生追捧,是因为它价值创造的部分——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就在本土。
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品牌市场的黄埔军校,因而无数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趋之若鹜。
并非所有的外企都在失去吸引力,有一些金字塔尖的行业和外企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他们依然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比如金融公司,比如基础软件公司,比如精密仪器公司。
07外企当年的崛起和今天地位的下降其实是中国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或许是让中国的本土企业成为其他国家的外企,像Tik Tok一样向世界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而这条路注定任重道远。
诸君加油!
#专栏作家#【 卫夕|外企为什么不香了?】卫夕,微信公众号: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8年年度作者。一名兴趣广泛的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用简单语言深度剖析互联网相关的逻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