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淘妈
记得之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朱丹说她看女儿有音乐的天赋,于是在女儿1岁的时候就买了钢琴。没想到这一做法却遭到应采儿的反对,应采儿直言“大错特错”,应该延迟满足,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孩子,他才会更加珍惜。一时间,“延迟满足”被炒得很火,很多家长也纷纷效仿,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本来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因为家长的曲解,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
什么是延迟满足?
这一切都要从美国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说起:
在20世界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得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从一所幼儿园中选出数十名孩子带到实验室。实验室的桌子上有很多好吃的——棉花糖、饼干、曲奇等,然后给出孩子们几个选择:
①你可以立马吃掉棉花糖,但是之后没有任何奖励;
②如果你能等到研究员返回再吃,那么你将会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
之后,米歇尔对接受“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12-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当时坚持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在工作之后也很有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相反,当初立马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遇到挫折就心烦意乱,退缩不前,很难成功。
自此,米歇尔提出了“延迟满足”的观点。说的通俗一点,延迟满足就是一种自控力,一个人为了未来长远利益,愿意等待和忍耐。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
“延迟满足”的前提是“充分满足”
很多家长将延迟满足简单地理解为“推迟满足的时间,让孩子多等一会儿”,甚至还会为满足加上条件。事实上,延迟满足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能力。延迟满足形成的基础是充分、及时满足。
每个孩子几乎对糖都没有抵抗力,为什么那些孩子就能控制住不吃糖呢?试想一下,糖果对以下哪种孩子更有诱惑力呢?
?一直想吃却很难吃到
?任何时候,想吃就能吃到的
答案肯定是第二种。
第一种孩子,因为对糖有着深深的渴望。所以当他们看到第一颗糖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而第二种孩子,只要想吃随时就能吃到糖。所以糖对他们的诱惑力就没有那么大,这样就导致他们可以克制自己,等待第二颗糖的到来。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很多家长在“延迟满足”这条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不是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得到的“及时、充分满足”太少了。如果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能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基本都能被看到、重视、尊重、满足,即便有一两次父母没有满足也愿意去等。因为孩子知道“根据之前的经验,我的愿望迟早都会被满足的”,父母是值得信任的,所以孩子愿意等待。一个从未被满足过的孩子,是很难有能力去自控和“延迟”的。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
对于低龄宝宝,也要延迟满足吗?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等待的时间接受度也是不同的。像小婴儿就没有时间概念,如果在孩子哭得时候没有得到抱抱、安慰,对于孩子来讲就相当于是永远不被满足。所以说,在孩子3岁前,尽量少用延迟满足,哭了就积极回应,饿了就喂。这样才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经常被拒绝的孩子会怎样?
有些家长错误的是用“延迟满足”,在孩子提出需求时,直接拒绝,甚至还会“使绊子”。时间长了,孩子无外乎有这两种结局: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
①变得乖巧,听话
你以为这是你“延迟满足”成功的教育结果?错,这恰恰是因为孩子长期被拒绝,对父母充满失望,对父母失去了信任感“既然我要什么你都不满足,那我干脆什么都不要了”。
②变得无理取闹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合理需求都经常得不到满足的话,内心会不会有很多的不满?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被满足的太少了,心中就会积聚很多的不满情绪,然后通过其他的,甚至是错误的方式来发泄、反抗。
被曲解的“延迟满足”,坑了多少孩子,别再盲目使用了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