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文章插图
温州网讯 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可即使家里什么都不缺,很多孩子还是养成了买买买的习惯。作为父母,是该纵容,还是该约束呢,或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必修课?看看以下这位妈妈的做法与家长们的建议,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 舞蹈服|孩子喜欢买买买,我要满足她吗?】【家长故事】
买买买的背后,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要
到年底了,我家居然成了快递小哥的热门打卡点,而且快递都是女儿的。
之前还没到圣诞节,有一个晚上,她跑进我房间说:“妈妈,我要做圣诞饼干,能给我在淘宝上买材料吗?”
我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娃怎么回事,就这么能买吗,家里都是她在买东西,就一点都不心疼钱吗?但表面还是风平浪静地问:“要买多少材料啊,你的零花钱就要用完了呀。”
说老实话,女儿问我要买东西的大部分时候,感觉都在给我设置压力环境,仿佛是一场有倒计时的紧急考试,要我在最短的时间里回答“买”或是“不买”。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母亲,如今终于学会了先不表态的“拖延”战术。
上个星期,她才刚买过一次烘焙的材料,两盒淡奶油才用了1/3不到,剩下的就过期了,这么浪费,实在是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再加上月底是她的生日,又要买一堆生日用的东西,这个月仿佛成了她的购物狂欢月。她还很喜欢买衣服,不断地在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在我看来很多衣服完全可以再穿,她却漫不经心地说:“这些已经不是我的style了。”
现在的她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又打开了某宝这个欲望之源,好像掉进了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妈妈,我发现网上好玩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是啊,在动动手指东西就能送到身边的网络便利时代,对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消费观的挑战又加大了难度。孩子总是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父母到底该不该满足?
如果什么都满足,我很担心她被这个物质丰富的环境宠坏了,要什么有什么,以后失去斗志,不思进取,成为一个只会伸手要钱的躺平族;如果不去满足,又怕过于压抑孩子的欲望,让她积累了太多匮乏感,到独立面对生活时,依然不能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其实以前也看过一些教育孩子消费观的文章,讲到要教孩子懂得区分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但实际上,生活必需的用品,父母都会给孩子买,我们的分歧大部分都是在“想要的”。这些“想要”的背后是一些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但女儿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她自己清楚吗?而我又看见了吗?
我试着不停地问为什么,来看看女儿心底的答案:
“为什么老是要买这些材料做烘焙呢?”
“因为我喜欢啊,我想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喜欢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呢?”
“因为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可以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啊。”
啊?原来她在通过突破自己,创造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啊,而我却还在担心她花太多钱会“不思进取”。但我对她不计成本地做烘焙还是没法接受,于是和她商量了下,除了每个月50元的零花钱,另外多给一项做烘焙的经费100元。看看能不能既控制成本,又做出美味和品质兼备的产品来,女儿愉快地答应了。
可女儿最近这段时间的消费,并不是每一笔都指向成就感,很难说有多少是冲动购物。
我很希望她能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懂得取舍。记账其实是一个好方法,我一直鼓励她每花一笔钱都做好记账的工作:记录每个月有多少钱可以支配,又花了多少钱在什么项目上,最后算算还剩多少钱,这些枯燥的数据背后也可以挖出大大的宝藏。比如发现自己原来花了这么多钱在零食上,本来可以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文具,那下次再买零食之前,也许会多花两秒钟思考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或是看见买文具也花了不少钱,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爱买文具,是满足了自己什么需求,从行为里探索动机和价值观,也能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了解。
那天偶然看到一句话,孩子内心匮乏还是丰盈,不在于他们是否真的得到了那个东西,而在于他们内心的愿望是否真的被看见、被理解。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无论家里有多少钱,花钱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
我想,以后女儿再提出想买什么的时候,买或不买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好好地和她站在一起看看,她内心深处需要的是什么。
- 石章|女子学车不到一个月,就和教练谈起了恋爱,怀孕后坚持要生下孩子
- 生育年龄|孩子出生时间有讲究,能在这3个时间段出生,他们会自带“福气”
- 丁克|夫妻丁克,婆婆宣布生一个给80万,孩子出生公婆老本都没了
- 丈夫|17年前,生完孩子后“一夜变老”的80后宝妈,现在怎么样了
- 年龄|家长要注意了,生二胎要避开这2种年龄差,可能影响孩子们不和睦
- 鲍喜|我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顾医生劝阻生下孩子,如今怎样了?
- 春末夏初|孩子若能在这3个时间出生,或许大人小孩都有福,占一个也算幸运
- 创口贴|冬天给娃洗澡“时机”要看好,避开3个时间点,洗得舒服还不感冒
- 神经网|孩子大脑仅有三次喷井式发育,家长抓住一个,孩子智商赶超同龄人
- 身高|女孩子要长高,还得注意这3点,让身高再“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