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新手父母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伤透脑筋。例如,有很多父母会发现,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后,会开始变得不愿听父母的话。
而父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讲道理往往会失去耐心,只有用“吼”的方式孩子才能够“听话”。
但有很多家长不清楚的是,如果经常用“吼”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虽然即时效果明显,但是长期如此会对孩子造成不小的伤害。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用“吼”的方式沟通对孩子有哪些伤害?
1、变得胆小且没安全感
孩子在面对家长的“吼骂”时,往往会瞬间大脑一篇空白,不懂得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导致了家长如此愤怒。
家长的吼骂会导致孩子受到惊吓,于是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而变得胆小,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听到家长大声说话,就会出现害怕的心理。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2、形成讨好型人格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可能因为家长、领导或是朋友的吼骂而觉得伤心、委屈,孩子们就更是如此。
但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并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因此为了避免被吼骂,他们只能选择顺家长的意,去讨好家长。
长久如此,孩子便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在面对相似的情况时,会为了事情表面上的解决而讨好对方,做出违心的决定,就像电视《风平浪静的闲暇》中的大岛凪一样。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3、孩子会学到错误的教育方式
在我们小的时候被家长吼骂时,想必几乎每个人都在心里冒出过“自己一定不能如此对待孩子”的想法,但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当我们真的跟自己的孩子沟通时,则会不知不觉地将曾经所经受的方式运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于是“吼”的沟通方式得到了传承,伤害也会不断的传递下去。
所以“吼”可能会让孩子听话,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真的不是一个正确、健康的沟通方式。
“如果不吼的话,又如何能够让孩子听话呢?”也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疑问。想要完成良好且有效的亲子沟通,父母不妨参考心理学中的“55387沟通定律”。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什么是“55387沟通定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教授,在经过大量实验调查后提出了最初被运用在职场培训中的“55387定律”。
梅拉比安教授认为:在一次有沟通中所需要包含肢体、声调以及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三大要素。想让沟通更为有效,这三大要素的占比是肢体语言为55%、语气语调为38%、传达信息内容为7%。
也就是说表达者的肢体语言以及语气语调,在有效沟通中的作用远比传达的内容来得重要。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如何将55387定律运用到亲子沟通中?
1、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
如果有人在和你对话时,面部表情透露着不屑、不尊重,或是手对你指指点点,你会愿意听他说的内容吗?相信大家都不会愿意。
同样,孩子们也是如此。父母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如果表现出不耐烦、不尊重,表情、肢体语言带有攻击性,孩子们也一定不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保持一个温和、耐心的面部表情,肢体放松,不做不尊重人的动作,来保证一个安全健康的沟通环境。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2、降低音量,用平和的语气
在面对父母高音量、急躁的语气时,孩子会不自觉地反驳、还击。这就注定了这次的沟通会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家长不仅走不到孩子的内心,且很容易会造成孩子变得叛逆。
所以在亲子沟通时,父母要学会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缓和自己的情绪,用更为平和、亲切的语气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当孩子做得优秀时,更需要给予孩子表扬和认可。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孩子听话,打开亲子沟通新方式
文章插图
3、学会倾听
沟通是亲子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输出,父母还应该学会认真倾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