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对付孩子这招虽有效,却是教育下下策
周末逛商场时,看到一个小朋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而旁边的零食玩具扔了一地。路过的人纷纷驻足,我刚打算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就见孩子妈妈从拐角的地方走了出来。
不许哭了,你丢不丢脸啊?大家都在看你,赶紧闭上嘴巴,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小男孩见状赶紧爬起来,抱住妈妈的腿抽泣着:我就要那个奥特曼嘛……看到妈妈没有理会,只得跟在身后乖乖离开了。
文章插图
【“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对付孩子这招虽有效,却是教育下下策】对于这一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因为我们小时候大多也被父母这样威胁过。而长大以后,我们也变成了父母的样子。
威胁这招虽有效,却是教育下下策我家女儿刚出生3个多月就开始睡整夜觉了,但上周五晚上不知怎么回事,夜里2点多的时候,开始哼哼唧唧地哭个不停。
抱起来在房间里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安抚下来,本想着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可我刚坐到床边,她又哭了起来。
文章插图
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凌晨四点,还是一直哭,我的耐心基本也被消耗完了,我直接把她放在床上,吼道: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赶紧去找你姥姥吧……
话刚说完,我便想起商场小男孩这件事。我心里是斥责他妈妈的教育方式,但想到我对女儿的方式,心里忍不住的心酸,毕竟她还只是个刚满十个月的宝宝……
事实上,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就范,真的是屡试不爽。也许对妈妈来说,“不要你”只是气急败坏下的玩笑话,但是对孩子却是一种绝望,很可能给他们的心里留下巨大阴影。
文章插图
这招虽有效,却是教育下下策,即使再奏效,用爱要挟孩子的方式也不可取。
虽然如今很多人把小猫小狗也当做孩子来对待,但孩子的教育绝不能用训小猫小狗的方法。
专家曾把父母分为三类,一流的父母读懂孩子,二流的父母谈条件,三流的父母靠威胁。威胁这招虽有效,却是教育下下策,即使再奏效,用爱要挟孩子的方式也不可取。
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名身着护士服的女性,手里拿着一个注射器,一边推着注射器一边说:小朋友们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啊?没好好吃饭的一律带到医院打针。
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版本,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视频底下都是家长们赞扬的声音:一针见效。
文章插图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大阴影: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不听话就去医院打针、一会捡破烂的把你带走、不听话妖怪就把你抓走吃了、警察把你抓走了……
确实父母的每次威胁,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孩子瞬间不再哭闹,但这真的是懂事吗?
但是这种教育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怎么样呢?1)自卑敏感,容易缺乏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如果在他小时候,父母经常跟他说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会给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不安和恐惧。
他们会慢慢失去对父母的依赖感,觉得自己很差劲,长期否定自己,没有安全感,甚至自卑和敏感。
文章插图
2)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
父母种种的威胁,只会慢慢消耗掉孩子的信任。威胁一时有用,但会加大孩子的精神压力,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甚至会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最终导致孩子不再信任父母,父母的权威也逐渐坍塌。
3)讨好型人格
小小年纪,就要开始提心吊胆的生活,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让父母喜欢自己,即使是“装”的。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变成一个谄媚的人,即使别人伤害了自己,也不懂得止损,而是自责。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只有听话,才不会被抛弃。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坚决不能用威胁和恐吓。对孩子不妥的言行举止,我们要先保持自身冷静,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选择正确的方式引导。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