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

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最近我去超市买东西,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孩子想买点小零食,指着那一包果冻,问妈妈可不可以买那个呀?妈妈说:"不行,走吧。",孩子随后说:"可是我已经很久没吃过了呀……上次我进步了你明明答应我要买的……",妈妈有点不耐烦了,就提高了音量对孩子吼:"我说了会给你买就是会给你买啊,你不要在这里拖拖拉拉,赶紧买完回家了。",孩子也急了,带了点哭腔,说:"我不要,你买!你答应过我的!",母女两人拌嘴了一会儿,小孩子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
文章插图
在一旁看的我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样的场面我看过太多了。老实说,买一包果冻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而且那对母女的家庭情况显然还不错,但是为什么这个妈妈要做出这种食言的行为呢?
后来我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了一篇文章,德国一个教育学家包伦海姆总结了一些家长的教育人格,其中就提到了一种教育人格叫威权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这是说有些父母自订行为规范,并坚持子女无条件遵守,却不规范自己;子女有过必惩,不解释理由;同时不考虑子女需求;对子女教育缺乏计划;亲子间也缺乏互动,也不爱听取子女的劝说。
我不禁想到了这件事:这个妈妈,包括很多人,不都是这样的专制型教育人格,却不自知吗?
文章的底注还说到,这样的教育人格底下,教出来的孩子大多会变得要么懦弱、要么十分忤逆。一言以蔽之,就是威权管制的教育方针,对孩子弊大于利。
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
文章插图
六个观念,帮你自我判断是否为"威权家长"有儿童学家针对200个威权家长的测试样本做出了数据分析,最后从受试者的采访回答中提炼出了威权家长最典型的六种心理观念:
1.我是一家之主,我必须控制、掌握情势。小孩则应听话、顺从。
2.我必须是对的、赢的、完美的、谁都不能批评、抗拒。
3.大人才是理性的、强壮的。小孩是弱小、依赖性、无能力的。
4.管教就是管理、控制行为、训练能力。
5.爱就是提高期望、激励小孩、给他压力,才能使他充满奋斗的意志力。
6.不打不成器,小时候不严格管教,长大就会变坏。
如果以上有一半以上我们都中了,那么我们就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里是不是太过于专制、刻薄,孩子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管教而慢慢产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了。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里面,家长需要做"权威",因为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给孩子充当权威,指导孩子学习优秀人格、有用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权威"不是"威权",稍微调换一个字,教育出来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
文章插图
身为家长,如何塑造"权威教育"而非"威权教育?1. 鼓励孩子,给孩子自我发展空间
有些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自己是孩子的引路人,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手把手辅助,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主。甚至孩子一旦有想自己做事的想法,就会抛出一句:"你懂什么,让妈妈来吧"去威压。
但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也需要我们给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比如孩子说相当程序员,走计算机路线,觉得很酷。我们就最好不要泼孩子冷水,去阻止他,然后强硬要求他要去学哪样科目。而是应该先尽自己所能,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让他投入进去,放弃与否让他做主。就算孩子中途改变主意,他也学到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是双赢稳赚。
同时,为了贯彻"权威"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目前对这样事物的理解,给孩子描绘一下初步的印象。比如"程序员大概就是干什么的""程序员现在都在做什么""程序员很辛苦"之类的,但不要直接说"做程序员没用,不好",这就是威权。一句话总结,我们身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陪伴孩子,但不要插手孩子的一切事务,当个"旁观者"足矣。
最糟糕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赢了道理,却输了孩子
文章插图
2. 制订家规,全家人都以规定行事
都听过一句老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算是小小的家也需要制定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规定,来规范家人的行为。
我们可以设定一条家规:家里每个人都要讲礼貌,不遵守者包揽一星期家务,人人适用,人人遵守。如果我们是希望孩子改成一些什么,或是限制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挑食,经常不吃胡萝卜,还把它挑出来放到桌子上,很不礼貌。那我们可以相应地设置家规:下次如果再作出这样失礼的行为,写500字检讨,如果不遵守者,半个月不允许吃自己喜欢的菜。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孩子犯了错可以得到教育,同时家长也不会"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