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

一直以来,在孩子三岁以前,对于母亲的依恋程度要远高于其他亲属。这是因为孩子是在母亲子宫中孕育长大,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和她汲取同样的养分,分享母亲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孩子未出生时,他就与自己的母亲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
而这种情感的加深是在孩子三岁以前的喂奶阶段。对于刚出生的小孩,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依靠自己的触觉、嗅觉和味觉。
正因为如此,处于喂奶阶段的婴儿,一天当中闻到最多的气味的是妈妈身上的奶味,接触最多的是妈妈温暖的怀抱,感受最多的是乳汁在口腔内的充盈,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就会对母亲产生极强的依赖情绪。
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
文章插图
商品推荐:宝宝情商培养阅读绘本,亲子儿童情绪管理睡前故事书,让妈妈和宝宝的亲子更亲密。
有些孩子长大后却疏远自己的妈妈呢?有时孩子却和奶奶关系更亲密?
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小周是一家私企的会计,前几年为了生孩子不得不辞去以前的工作,现在孩子大了,她也就出来找工作了。一切都非常顺利,产后复出没多久,小周就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可是最近几天,她却总是闷闷不乐,因为从前连一步都离不开她的儿子,现在却与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刚得知怀孕的时候,小周就极为重视肚子里的孩子。为了安心养胎,她二话不说就辞去了工作。在孩子出生后,更是什么事情都不假他手,亲力亲为。为了给孩子较好的营养,她也坚持母乳喂养。孩子渐渐长大了,和她的关系自然是极为亲密的。
每天晚上没有妈妈陪在旁边睡觉就哭闹不止,只有到了妈妈怀中才会安分下来;吃饭的时候,只要是妈妈喂饭,就一定会乖乖吃饭;平时只要一会没见妈妈,就会在家里到处找妈妈的身影。
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
文章插图
可是现在呢?小周下班回家后,儿子很少像以前一样缠在身旁絮絮叨叨了,反而和奶奶越来越有话说。虽说耳根子清净了不少,但是看到以前很黏自己的孩子突然不黏人了,心里总是有些失落的。小周想了几天,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原来在儿子三岁以后,为了更好保证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小周让孩子和奶奶一起睡了。起初,儿子总要在睡前哭闹一番才沉沉睡去。现在却已经习惯了,睡前还和奶奶有说有笑地,到点了才依依不舍地睡去。虽然想明白问题出在哪了,但是小周除了后悔外却也没别的办法,只能顺其自然了。
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
文章插图
小孩长大后和妈妈不亲?都是父母小时候给孩子埋下的祸根一、从小就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
都说陪伴是亲情积攒的最好的方式,即使是血浓于水,也抵不过分隔两地带来的距离感。
有些母亲在十月怀胎生下孩子后,因为许多现实因素,不得不离开孩子,分居两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与孩子团聚。
虽然彼此都互相牵挂,却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空间上的距离阻碍了两颗心灵的交流碰撞,长此以往,关系自然越发疏远。
二、让孩子从小和奶奶住
有些母亲因为工作、身体等原因,将孩子留给奶奶照顾。而老人家们对待自己的孙子辈的小孩总是十分疼惜的。因此,在奶奶的宠爱下,孩子对于母亲的情感依恋也会慢慢发生转移。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陪伴能慢慢加深祖孙间的亲情羁绊。而这一点,是很多将孩子交给奶奶带的母亲很难做到的。
小时候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多半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埋下”祸根
文章插图
三、不喜欢小孩
对于一些母亲而言,孩子的到来是一个不被人期待的意外。有些孩子降临在家庭最窘迫的时候;有些孩子出生在决心丁克的家庭中,而出生都不被期待的孩子,自然也讨不到母亲的喜爱。
而情感是双向的。孩子的情感又最为细腻,母亲的喜欢与否他们都能感受得到。在努力讨好后仍不能得到母亲的喜欢,孩子们也就渐渐心灰意冷,也就慢慢与母亲疏远了关系。
四、奶奶不得当的教唆
自古以来,婆媳矛盾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矛盾。而有些时候,婆媳矛盾还会牵扯到小孩。
许多媳妇考虑到长幼尊卑的问题,不会在自己孩子面前多说婆婆的坏话。但是,作为长辈的婆婆则没有这类顾虑。
因此,一些奶奶经常在自己的孙子孙女面前讲他们母亲的坏话,而孩子小的时候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经常说一是一,从而对自己的妈妈产生怨怼。渐渐地,母子间的关系就被挑拨着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