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这句来自于荀子的名言的意思其实是说:每个人的思虑都是有限的,就像是眼睛不能同时清楚地看到两个地方,耳朵不能同时周全地听到两个声音。正因为人的思虑有限,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学问,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加,一些父母会发现,孩子常常会出现上课走神,好动,开小差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带来的“副产品”就是成绩的一落千丈。
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文章插图
孩子的注意力不高绝不仅仅是一位父母最头疼的问题,放眼全国,这是一个几乎让所有父母都会感到头疼的问题:
根据《中国青少年注意力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仅有58.8%的青少年能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力,有超过20%的学生处于“经常走神”的状态。
一位在一线长期从事小学教学的班主任老师甚至明确表示,在她班上至少有超过94%的孩子专注力需要特别培养。
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文章插图
到底是什么原因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呢?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从心理学和大脑发育的角度出发,针对儿童专注力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来一个重要的观点: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
是不同于其他的理论针对于个体的研究,这个理论将研究的对象放眼到了群体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优势反应和非优势反应,为父母引导教育孩子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支持。
斯特鲁普效应:大脑的选择性反应,会影响人选择的优先级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经典实验,他将用红色墨水写成了有特殊含义的词(如“绿”)和无意义的词(如“书籍”),递给观察者看,并要求他们说出词语的颜色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发现多组观察者都表现出了对前者(红颜色,词意为绿色)的命名时间明显长于后者的现象。当他要求观察者只指出颜色时,观察者能够很快地将颜色指出来。
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文章插图
这说明同样是作为刺激,颜色(红色)对大脑的刺激影响要远远小于字义(绿字)对大脑的影响。他将其总结为:
大脑对文字信息的加工速率要快于对颜色信息的加工速率,说明同样是刺激,大脑对文字的刺激为优势反应,而对颜色的刺激则是劣势反应。
这就是著名的“斯特鲁普”效应。
大脑对不同事物的反应速率,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的呢?人脑中对于颜色和文字这两种信息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当人的大脑同时接收到这两项信息后,人脑会在两个信息之间进行优先级的排列,根据优先级的不同进行处理。
就拿实验中的“颜色”和“文字”两种信息来说,大脑对于文字信息处理的优先级显然要高于对颜色信息的处理,当实验者要求观察者做出“逆向”思考,将优先级低的数字信息“优先”表示出来时,自然和人脑的处理习惯产生了冲突,表现出来就是不能又快又好地说出正确答案。
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文章插图
大脑的这种处理特性其实也能为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建议。在大脑的处理中,孩子的学习是一种非优势反应,而外界的干扰则是一种优势反应。这种冲突也就导致了孩子很难“坐得住”。
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保持较高的专注力,要做的事就是从小为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大脑构建正确的优势反应,避免孩子的大脑长期处在这种“拧巴”的状态。
父母应该怎么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优势反应,养成较高的专注力1)不要随便干预孩子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如果没有收到孩子的邀请,请不要随便干扰正在专注的孩子。”
这句话其实已经指出,父母如果想要为孩子养成较好的专注力水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轻易地干扰孩子,特别是孩子在专注的时候。但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却是,总有一些父母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肆意地打断孩子。
特别是孩子在认真地看书玩玩具的时候,父母不要总是不放心地一会问问孩子渴不渴,想不想吃东西之类的话。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专注的过程中,父母的这种打断反而会让孩子刚刚建立好的优势反应失去了效果。
孩子学习爱走神?父母巧用“斯特鲁普”效应,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文章插图
2)适当的奖励机制
人毕竟不是机器,总有思虑不足的地方。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分散势必会带来专注力的下降,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地通过外部措施来激发孩子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