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喜欢的动漫角色”往往都会死掉?我们为何会成为「动漫冥灯」?( 三 )


此外 , 观众对死亡角色的动情不仅因为心理原因 , 还有生理原因 。
当人观赏到悲剧之后 , 大脑会释放后叶催产剂 , 与脑回路结合 , 促使人对周围的人产生关切 , 在往后的生活当中 , 人们会更加珍惜日常的点滴 。 这一影响人们生活的积极要素 , 也是悲剧能带给人好感的原因之一 。

因此在历史上 , 相较于喜剧 , 悲剧更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
在古希腊的哲学观里 , 悲剧要实现的美学效果就是怜悯和恐惧 , 亚里士多德也相信 , 在感受到怜悯和恐惧之后 , 受众的内心就会得到净化 。 而这一观点 , 也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得到了继承 。
无论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还是《麦克白》 , 莎士比亚都在这些剧本中贯彻了“性格就是命运”的信念 。
这些故事之所以会被推动 , 是因为角色们都有着嫉妒、仇恨、野心等负面情绪作为推动力 , 而通过这些角色丑恶且真实的一面 , 观众更能够与之产生共鸣 , 以此为鉴 。

当然 , 那些能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死亡角色 , 大多还是一些抱有崇高理念、或是有着真挚情感等值得推崇的美德 。
当角色们为这些美德而牺牲的时候 , 带入角色的观众 , 内心里的美德也会随之苏醒 , 因此被感动 。 这便是观众会被角色的死亡所吸引 , 甚至追求更多有意义的死亡角色的原因 。
同时也是“为何喜爱的角色都会死亡”的理由所在 。

03.结语虽说角色的死亡令人很容易动情 , 但这绝不是让作品走红的保障 , 真正决定作品质量的 , 还是剧情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
角色的生老病死 , 都只是让作品达成这一目的的推力 。

剧情是角色活动的舞台 , 角色是剧情发展的表现 , 两者缺一不可 。
例如《名侦探柯南》中的宫野明美 , 作为主要角色灰原哀的姐姐 , 从登场之初就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 且她留下的伏笔至今仍可能是帮助柯南等人探明缩小药的关键之一 。

起初 , 明美以银行职员的身份为幌子 , 参与了一起十亿日元的抢劫案;由于抢劫过程出现了不少差错 , 柯南很快便根据线索解开了谜题 , 判明了抢劫团伙的头目正是明美 。
正当观众们以为这起案子将以“一哭二跪三认罪”的常规方式结束时 , 黑衣组织的突然出现却将这起案子拉进主线的范畴 。

而当柯南匆忙赶到现场时 , 明美已被琴酒枪杀 , 奄奄一息 , 在弥留之际向柯南传达了关于黑衣组织的信息 。
明美在整部剧集当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 , 但在后来 , 借着灰原哀、赤井秀一、安室透等人的回忆 , 明美那善解人意、勇于牺牲的形象才得以被树立 。

只是当观众意识到这一事实的时候 , 明美早已退出了舞台 , 站在上帝视角纵观全局的我们 , 更是为她在其他角色身上留下的遗憾而感伤 , 并在心中或是二创中以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美化和再塑造 。
不过要说哪位角色的死最能在瞬间给人以震撼的话 , 《全职猎人》的蚁王和小麦定是争夺榜首的最佳人选 。

在漫画当中 , 蚁王与小麦的对话皆在全黑的背景当中进行 , 最大限度排除了花俏画面的干扰 , 让读者的视线和思绪都集中在两人的对话当中 , 感受藏在其中细腻的情感;

同时 , 读者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 , 通过自己的脑洞去补完这一场景 。 无论是哪一种阅读体验 , 读者都能够深度沉浸在剧情当中 。
当情绪铺垫完成 , 两人真实的处境便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满身鲜血的蚁王在小麦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

这经典的一幕 , 既可以说是富坚义博对心理描写的高度拿捏 , 让读者带入将死之人与盲人的视角 , 也可以说是他为减少工作量而做出的摸鱼行为 , 但即便是后者那又何妨呢?
富坚义博用一种最简洁的办法 , 带给我们最震撼的阅读体验 , 与角色之死而带来的难以抚平的情感波动 。

所以 , 人们之所以总会被角色的死亡所打动 , 且对他们越来越痴迷 , 并不是因为什么心理有问题 , 只是他们的死亡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以及意义所在 。
无论是为大义牺牲 , 还是在最后一刻与最亲密的人相拥 , 打动我们的 , 都不过是这些角色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