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邻居家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没多长时间,就喜欢到处在家里"乱逛"了。看见桌上放的食品包装袋,扒拉下来;看见床上的被子,也会抓下来;有时候还喜欢爬上沙发的靠背、或是带楼梯的衣柜……每次邻居做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搜刮整间房子,看看宝宝又在哪里待着了。
"他老是爬上爬下,又危险又麻烦,唉,可惜他年龄太小,我都不知道怎么教育他好,愁死了。真怕哪天出什么意外",某天楼下偶遇的时候,邻居这样对我述说了她的烦恼。
我听了,只是笑笑,对她说:"其实,孩子在这段时间变得好动,都是’空间敏感期’惹的祸。"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什么是空间敏感期?我国知名儿童学家孙瑞雪教授就提出过空间敏感期的概念:孩子的空间敏感期从零岁开始,会一直持续到六岁。两岁的时候,孩子会喜欢把高处的东西拨落到地上;等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会开始探索更高、更远的地方,甚至是对拼图、雕塑感兴趣,萌生了初步的空间观念。等孩子六岁,他的几何、空间感知能力就已经基本成熟定型了。
小时候孩子对外界的感知还没有那么敏锐,但渐渐地,他就会萌生出"我周围的东西都是一个一个的,我也是一个独立的物体之一"的想法,并通过简单的触碰去验证。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孩子如果出现爬上爬下、到处摸、到处拨东西的情况,说明他的空间敏感意识已经觉醒了。随后,孩子的步行敏感期、触摸敏感期会陆续到来,让孩子慢慢对这个世界感受更多,形成自己理解世界的体系,也就是初步的"世界观"。
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空间敏感期的时候安全隐患也有很多,身为家长要密切关注。比如孩子爬上爬下,可能一不小心就爬上了阳台,然后卡落防盗网——这样的新闻我们已经听到不少,但总有几个粗心眼的爸妈,把0~6岁的孩子贸贸然留在家,酿成悲剧;孩子有时候乱摸东西、乱拨东西,也可能会导致受伤,比如拨落了玻璃制品,或是触碰到有毒物品然后误食,等等。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身为家长,如何帮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1. 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
孩子做家务、参与劳动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机会参与家中的布置、收拾工作。比如教孩子把鞋子按一定的顺序摆放整齐。快要吃饭的时候,教孩子把碗筷摆在桌面上,有几个人就拿几个碗、几双筷子,然后按照位置摆好。收拾衣物的时候,让孩子把夏季、秋季的衣服分别放在不同的抽屉,用衣架挂大衣、挂围巾。这些小任务,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还能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在空间敏感期内,家长不可以过多干预孩子的探索。相反,家长要做的是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探索的环境,给孩子一个独自玩耍的小空间。一片空地、一间房间,都是非常好的玩耍地。通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给孩子自主、开放的探索条件,让孩子自由、随意地玩耍、探索。如此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帮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
总而言之,虽然主张父母给孩子自由空间,但父母也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准备。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把这种危险说出来给孩子听,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危机感,破坏他们自我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2. 用蒙特梭利玩具法,帮助孩子锻炼
国外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提出器物启蒙理论,即我们可以让孩子多玩空间感强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等。因为玩具是孩子认识空间、认识世界的工具。
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会透过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确认他和物品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他会把几块积木拼起来,又拆开,或是把积木搭得非常高,然后再像推沙堡一样推倒,这些都是孩子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如果没有对空间的认知,孩子以后就无法发展出更抽象的秩序敏感期。
孩子总爬上爬下,是到了“空间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帮忙度过呢?
文章插图
如果没有玩具,也可以给孩子把玩家里的一些安全的小物件,比如我的女儿,她今年4岁,刚上中班,有一天她无意中在桌子上找到了我的耳机,就开始玩起来了。她喜欢把我的蓝牙耳机盒打开,取出耳机,再把它装回去,如此反复。藉由这个过程,她发现A物体和B物体是可以分离的,之后我女儿就举一反三,明白了"盒子里面的东西能拿出来"的道理。到后来,每次她想玩积木了,就会自己从积木筒里面把积木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