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不理解我”,娃失控背后的情绪需求,为何总是被父母忽略
文案/熊二
编辑/淼淼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孩子背后情绪需求的不理解,是他们感情生活中痛苦的最大来源。
对于正处于发展期中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完全,自身的精神世界也还在建立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情感需求进行满足的,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被关注的,才能够拥有孩子内心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网上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在爸妈眼里,任何游戏都是可以暂停的,只要父母喊你停下的时候,你没有停下,立刻回应父母,那么你就是不听话而且沉迷游戏的。
文章插图
在孩子生活中还有类似许多不被父母理解的事情:
孩子的养的小鱼死掉了,正在伤心的时候,父母却说:"不就是一只鱼吗,马桶冲掉就好了"。
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父母却说:"你是不是不认真读书,才被人家注意上了"。
孩子正在经历难受和委屈的时候,父母总是没办法理解孩子的痛苦,甚至是对孩子的痛苦表现出轻视和不屑:"这有什么吗?你就这么点小事情掉眼泪,还跟父母吵架,怎么这么不懂事。"
父母最经常对孩子说的就是:"爸爸妈妈为了你这么辛苦,我们都很不容易,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爸爸妈妈?"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奇怪的悖论就产生了:孩子会学习父母的行为,然后父母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那么孩子要如何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理解父母呢?
在孩子和父母的相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很难对孩子做到理解,孩子也不愿意去理解父母,谁也不愿意低头,双方互相干瞪眼。
其实娃在"你们都不理解我",这种失控背后的情绪需求总是被父母忽略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缺少了共情的能力。
文章插图
第一:亲子之间的互相理解,需要共情1、那么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即指在人与人交流中表现出的对他人设身处地理解的能力。
有的人天生就具有优秀的共情能力,当别人正身处于不幸时,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对方的情绪,并且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共情能力强的人在成为父母之后,更容易发现孩子各种微妙的情绪的转变和流露,能够轻易捕捉孩子的喜怒哀乐,也更能对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做出理解。
文章插图
但是有的人天生共情能力就比较弱,有时候会不小心就忽略掉了别人的情绪,面对别人痛苦或者开心的情绪反应都会慢一拍,很难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
共情能力弱的人在成为父母后,很容易就会对孩子的各种感受进行发现和了解,更别说去体会和理解了,这样的人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和行为,这样很容易就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和娃产生矛盾和情感隔阂。
文章插图
比如说,共情力强的人看到孩子的小宠物死掉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难过,也能够理解孩子的动物朋友后死去后给孩子带来的冲击,但是相反情况下,共情力弱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对孩子的哭泣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孩子有些"矫情"。
父母共情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对孩子的情感世界的了解程度,也决定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所以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呢?
文章插图
第二: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1,共情的核心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需要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能够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自己会如何去应对。
比如说,孩子在一次考试成绩中,突然得到了比较不理想的成绩,父母习惯性的会对孩子的成绩做出批评,但是父母在批评孩子前可以换角度想象孩子此时的感受,可能也会感到难过,还有害怕被家长骂的紧张。
父母在成为父母以前也是小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感受是更能够理解一些的,试想一下童年的自己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如果遭遇了同样的情况,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再带着这个感受去教育孩子,那么就更容易理解孩子,使孩子的情绪被照顾到。
当孩子在做错事情或者情绪有波动的时候,父母如果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和需求,就能够更好的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