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深眸财经(chutou0325),作者易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因“代吃”和“涨价”等负面标签频现的肯德基盲盒,终究还是回归“冷静期”了。
1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当抵制!》,明确指出肯德基以限量盲盒销售这类“饥饿营销”手段刺激消费,容易导致冲动、超量购买,进而造成无谓的食品浪费,应当抵制。
文章插图
随后,“中消协评肯德基盲盒”词条就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被新华社直接推送点名,引发了数千万网友关注。该词条下,有网友认为“肯德基没错,错的是炒盲盒的人”,也有网友觉得“肯德基间接支持了盲盒绑定限期食品,没有社会责任”。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维护肯德基的网友?
在“深眸财经”看来,无非是此前肯德基开展“疯狂星期四”促销、邀请王一博等流量明星代言这些行为,“取悦”了部分消费者,故而他们愿意替自己喜欢的餐饮品牌“撑腰”。
至于肯德基到底有没有错,这个问题中消协其实已经回答了。品牌用盲盒营销完成促活没问题,但间接造成食品浪费是该提倡的吗?“选秀倒奶”的教训历历在目,肯德基是否多少有点“知法犯法”的意思?
实际上,“肯德基盲盒”事件的出现,正在引发新的思考:品牌该如何把握盲盒营销的度?盲盒营销究竟会是持续风口还是昙花一现?
1 万物皆可盲盒?NO!随着泡泡玛特将“盲盒营销”带火,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借势盲盒,以提升品牌活跃度和知名度。
但达成前述效果的前提条件是,盲盒营销得运用恰当。从肯德基此次的教训就不难发现,盲盒营销若用得不好,更容易导致品牌口碑被反噬。最终结果就是,品牌“上头”了,消费者却开始“怒吼”。
而像肯德基这样因盲盒营销“翻车”的品牌,还不在少数。
圣诞期间,香奈儿、YSL等国际品牌均推出了圣诞盲盒,原本这是品牌为消费者营造的“仪式感”惊喜,但不少拆箱的博主和消费者都表示,“惊喜”没有,“被坑”倒是真的。
以香奈儿价值6000元的盲盒为例,这个看似精致的盲盒套装,不少博主开出来的都是信封贴、贴纸、胸针等小玩意,甚至还有空的防尘袋,能称之为美妆的,只有护手霜、香皂、香水、口红等产品,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小样,而非正装。
文章插图
香奈儿作为国际品牌,自然不会因一次“不诚心”的盲盒就口碑大跌,但从这些博主和其他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对香奈儿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不够大气”的怨言,直呼这不是“彩妆盲盒”,而是“韭菜盒子”。
文章插图
甚至,香奈儿还被骂上了热搜。不仅网友“炸毛”,也有律师出来称香奈儿的这款盲盒涉嫌“价格欺诈”。
文章插图
律师会有这层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盲盒营销“初始形态”的福袋,最早在日本流行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福袋内容虽然不会公开,但往往里面放的都是高于福袋标价的商品。香奈儿的盲盒内容物远低于其6000元的售价,已经违背了福袋的设置规则。
同样因“不够诚心”被消费者怒怼的,还有以Lo裙为代表的小众服饰的福袋。
博主“熊仔喝橙汁”就以双十二的福袋举例,号召大家“千万别买福袋”。因为福袋拆出来的衣服,不仅不值福袋的价格,还极大可能并不适合自己。譬如她抽到的粉色Lo裙,不仅价值不及福袋售价,她也并不喜欢。而这些衣服最终的命运也可想而知——流向二手市场。
文章插图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并未因福袋玩法争取到消费者的好感,反倒引发消费者积怨,对品牌长远发展的口碑势必会有折损。
另外,顶着“盲盒营销”的噱头,不法分子的非法牟利也有了可趁之机。
2021年爆红的盲盒中,有一种尤其受年轻人喜欢,那就是瞄准年轻人渴望脱单心理的“脱单盲盒”。
这种盲盒线上线下均有售卖,价格大多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消费者购买之后,可以随机获取一个陌生人的联系方式。
- 加州大学|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被指虐猴,参加实验的23只猴子死了15只
-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中宣部版权局:全国首例制售盗版冰墩墩等玩偶被判一年
- |水深套路多,二手机到底怎么买才不会被坑?
- 阿里巴巴|阿里被罚182亿!腾讯为什么至今安然无恙?
- 三星|号称最强的安卓手机,三星 S22 的跑分依然被 iPhone 13 碾压...
- 小米科技|宋九九:我的腾讯云服务器被封禁,被限制访问
- 华为|新数据出炉,华为登上央视被公开表扬
- 联想|2016年Bitfinex被黑客盗取的36亿美元比特币被查获
- 光刻机|关键技术被突破后,荷兰光刻机巨头诬告中国侵权,将采取法律措施
- 小米科技|买手机不要再被忽悠,目前这4部手机最值得考虑,你有没有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