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AWS、阿里云、Azure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


混合|AWS、阿里云、Azure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作者:曾响铃,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面是阳光沙滩,一面则是云端智慧城,今天的海口市早已迭代发展成为一座文旅与科技并重的“数智椰城”。
混合|AWS、阿里云、Azure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在这里,超过千亿条的数据资源池,支撑起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物联网等5大领域的多个智慧应用场景,并实现了全市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统一短信网关等。同时,180万市民和游客只需要登录“椰城市民云”一个入口,即可获取73个省市部门的508项公共服务。
而在这一个庞大的“数智椰城”背后,正是由阿里云混合云支撑着。
如今,混合云全面兴起,成为行业趋势。海南省“海口城市大脑”斩获了IDC 2020年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行政管理”类“最佳智慧城市项目”,在全球215个城市角逐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城市的未来探索!这一标杆在印证海口市与阿里云的建设路径的同时,也持续验证着行业的风向。
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2020年,90%的中大型企业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同时,IDC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67%。
对于这个趋势,中国市场的反应似乎更为明显,国内领先的云巨头阿里云如今已是混合云的坚定拥趸。那么,对于整个中国市场而言,这是一场“过度”反应,还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阿里云早前海口市应用的混合云战略是否能得到持续验证?聚焦国内的云市场,这或许值得进一步拆解。
混合云的中国机遇:一场“甜蜜的烦恼”?与很多互联网科技领域类似,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常常也被拿来进行“国际对标”,国内的几大云巨头不仅要与国外云厂商争个地位高低,同时也要在技术路径上进行多重对标。
长期以往,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混合云崛起,并在中国市场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认可,其背后或许是中国的云计算在对标国际巨头的市场格局时,一开始的路径就“错”了。
在十分注重合规、安全的环境下,国内政企核心业务全面上云对混合云的需求更为迫切。相比来看,欧美市场似乎就没有那么迫切。
NASA、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DA等100多家公共事业部门以及GE、诺华、西联汇款、Capital One等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企业巨头,都是直接选择AWS的公共云服务,而沃尔玛、大众汽车等则选择了Azure的公共云服务。
尽管国内政企上云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在监管合规、数据安全等特定要求的严格规范下,混合云显然更讨国内政企市场的欢心。
除此之外,国内政企组织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等种种原因,大多积累了不少五花八门的“家底”,如芯片、硬件、OS等。这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产,必然是不能扔掉的,那么在上云的过程,如何匹配国产化基础软硬件需求,就需要一个对应的云计算体系进行适配。
公共云的通用标准很难契合每家不同的需要。这时候,整合化的混合云的价值和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以阿里云混合云为例,在整合资源、开放生态等支持下,从硬件生态到应用生态再到集成生态,基本都能一一满足或扩展实现政企上云需求。如此,既能保证复杂软硬件组合的当下需求,也能为更领先的物联网(如依托边缘站点等方式)提供云服务。
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混合云更好更高级?
答案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按照云的部署模式来看,云可分为专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但决定云服务质量的根本并非是部署模式,而是底层基础,譬如自研能力、技术架构等。
特别是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市场需求在转变,企业数字化也愈发关注底层基础与上层应用的协同。在OpenStack受到冲击的另一面,也恰恰说明了政企上云越来越规范、复杂,在大规模部署、技术架构兼容等需求拉动下,倒逼着云厂商必须具备自研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

混合|AWS、阿里云、Azure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
文章插图

混合云,更要如此。
因此,值得一提的,国内混合云大规模崛起的根本,是政企数智创新需求的复杂化,更需要自研的、兼容的云资源及能力来满足政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