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训完爸爸疼,“慈父严母”成主流,但或许会带来这些问题
“你到底能不能听懂我说的话?”
上周末我带着女儿逛超市,刚路过玩具区域时耳边传来一声严厉的训斥,我寻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坐在地上哭闹,原来是为了缠着妈妈买玩具。
“我就是想要,想要”女孩哭得越加厉害。
一旁的妈妈依然无动于衷,依在超市货架边上玩起了手机,看样子是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了。
文章插图
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来,原来是爸爸开口了:“这样吧,宝贝,你先仔细看清楚这个娃娃,然后咱们再回家看看家里的娃娃,看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如果的确有很多地方都不同,咱改天再过来买,咋样?”
这位爸爸蹲在女儿旁边耐心的劝导着,而一边的妈妈一脸冷漠。过了好一会儿一家三口才一起离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四个字:慈父严母
文章插图
“严母慈父”模式成主流?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说现代家庭的育儿模式,母亲应该严格且坚定,父亲则要理性且和善。相对“严父慈母”模式,她认为,“严母慈父”更适合现代家庭。
文章插图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父亲从来都是严肃而严格的形象,小时候像这种撒泼打滚要买东西的行为,我的父亲通常都是采用“武力镇压”,所以我从小便学着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小孩,尽力不去惹怒父亲。
文章插图
相信大部分80后宝爸宝妈,都跟我有一样的感觉,习惯了“严父慈母”模式。而现在的妈妈,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不得不收起温柔,板起面孔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爸爸反而成了孩子的同盟,常常和孩子一起“对抗”老母亲。这种模式看来很“坑妈”但很常见。
文章插图
妈妈训完爸爸疼或许会带来这些问题?
长久以来,人们有一个观念:教育孩子上需要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比如锵宝刚表现出很调皮的状况时,姥姥就告诉我:“孩子要有个怕的人。”但其实这种“双标”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成长和家庭生活带来很多问题。
文章插图
一方面,孩子容易形成“双面人格”
成长在这种家庭模式的孩子常常会有恃无恐,因为无论自己怎样调皮,爸爸终究都会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现在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他们在尝到几次这样的“甜头”以后自然就能总结一条家庭生存法则:在妈妈面前乖巧听话,在爸爸面前则蛮横无理。可能有人认为这正是孩子情商高的表现,其实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在同一时间内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习惯性地把真实自我隐藏在两种表现之中,凡事都考虑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儿,反而容易丧失真正的自我。
文章插图
【妈妈训完爸爸疼,“慈父严母”成主流,但或许会带来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理念不一样影响夫妻关系
种模式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一开始大家还是心照不宣的各自扮演角色,可以时间一长,角色仿佛成了自然。入戏太深,妈妈怪爸爸太没原则,爸爸怪妈妈太过严格,夫妻俩经常因为育儿观念不一致吵得不可开交。
文章插图
夫妻育儿搭档需遵循这三个原则??
在育儿时,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团队,共同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成为真正的自己。无论是“慈父严母”还是“严母慈父”,都不应该绝对化。也不应该让教育孩子,成为任何一方的责任。而是要通力配合,遵循这三个原则。
文章插图
第一:育儿观念要一致
在宝宝出生前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商议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初步达成一套育儿协议,并且让每个成员包括姥姥奶奶都心中有数,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大家可以开家庭会议讨论调整,但是要避免在原则性问题上表现出两三个标准:在家规定看动画片半小时,爸爸在家时就成了随便看。
文章插图
第二:教育孩子要做到严有据慈有度
“严有据”就是说严格要有依据,不能因为这件事儿触及了大人的“点”就莫名其妙的严格。比如有次在游乐场看到一位妈妈,因为自己特别爱干净,所以只是因为孩子用手抓了沙子,马上就拎起来训斥;“慈有度”是说慈爱也要有个限度,不能因为自己心情好或正在忙,就无限制的溺爱孩子降低要求。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规定手机时间,但是忙起来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塞给手机,不再去管那个规定时间。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清澈|怀孕时,孕妈妈在4件事上越勤快,羊水会清澈,胎儿健康
- 名字|爸爸姓“杨”喜得五胞胎,在登记名字的时候,直夸有文化
- 医生|5岁女儿总说空调上有“小人”,妈妈以为是谎话,医生她没撒谎
- 父母|家有懒妈妈,对孩子影响没想到这么大,宝宝:我承受了太多
- 抱抱|奶爸被小情人“小鸡啄米”火了,网友娃好可爱,好想抱抱她爸爸
- 迫切希望|爸爸陪双胞胎睡觉,看到这三人的睡姿,网友直呼:亲生的错不了
- 写作业|孩子作业把妈妈“搞疯”,外婆拿出24年前卷子,妈妈哑口无言了
- 准妈妈|精致妈妈有多久没有关注体内的“铁”啦?!——孕期篇
- 妈妈|孩子自卑竟是亲妈造成的,这几种行为是在毁孩子,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