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编辑导语:抖音和快手的核心差异:单列和双列的产品设计带来容错率的差异,容错率的差异可以从用户行为差异导致的数据差异进一步解释。本文就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展开了分析。推荐对短视频感兴趣的用户阅读。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文章插图
“我自己也很惊讶,毕竟直觉上,我也一度认为双列的容错率才是更高的。”
要说前两年,短视频的两个UI流派尚在割据,但从今年开始,双列式微,单列已雄霸天下。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文章插图
可是,双列不甘心!这篇就来唠唠每逢提及单双列,就绕不开的试错成本问题。首先明确一下定义:

  • 试错,是用不确定信息,去试探用户。
  • 单位时间里,不确定信息越容易把用户赶跑,就意味着你的试错成本越高。
  • 容错率,就是用户能够容纳这些不确定性信息的肚量。和试错成本成反比。
有人可能会问:“好好的,干啥要吃力不讨好地去推荐不确定信息呢?”
2个目的:
  1. 不知内容好坏,让用户帮忙排雷:创作者每天发布海量内容,需要让海量用户做「晋级评委」,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扩大圈层分发。基于此,平台就有概率,把没那么好的内容,小剂量地试投给确定感兴趣的用户。
  2. 给用户做兴趣探索:一为纯新用户和低活用户做兴趣推荐,二为老用户破开信息茧房。但对推荐算法提出了更严苛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猜你喜欢」,更要通过产品设计,实现「让你喜欢」。因为后者,才会真正改变用户的生活。这是长期主义,也是社会责任。
我先抛一个可能和大众意见相左的观点:
  • 从内容冷启的试错角度,单列和双列的容错率平分秋色
  • 从兴趣探索的试错角度,单列的容错率更高
总的来说,单列容错率更高。
我自己也很惊讶,毕竟直觉上,我也一度认为双列的容错率才是更高的。
一、内容冷启层面,单列和双列容错率平分秋色1.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在双列场景下,用户若不喜欢这条内容,滑走就好,并不会付出过多的心血。但要知道,在双列UI下,「图片吸引比重」会高于「从众心理比重」。如果用户对封面满怀期待,点进来却大失所望,会产生预期差,是平台的慢性毒药。
预期效应:指的是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
在单列场景下,碰上无聊的内容,虽也是轻轻地滑走,但用户付出的视听精力会沦为沉没成本,用户厌恶这种精力的错付。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从这点来看,双列容易埋下预期效应的坑,单列容易引发用户损失厌恶的心理,这二者难分高下。
2. 从创作者角度出发无论什么UI,创作者的工作都会被异化。双列容易培养封面党,单列也容易培养5s党。5s党和标题党,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本质上没啥区别。
兴许有人会说,若把内容分发看作一场应聘,单列帮创作者争取到了前几秒的面试机会。但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不同的洗牌方式罢了。创作皆苦啊。
二、兴趣探索层面,单列的容错率更高做探索,目的是发现用户在已知用户画像之外的其他兴趣。
有观点认为:
双列是一个点击场景,用户需要自己主动挑选内容。用户点错了,怪罪平台的概率会小很多。
在单列模式下,用户会认为内容都是平台给我推荐的,口味上就会比较挑剔,对确定性内容需求更高。
相较而言,双列可以有更多的流量空间给用户做探索。
这个说法较笼统,我们不妨将其拆分一下。
用户因单个内容怪罪平台的概率=用户对内容的失望程度+内容不感兴趣程度+逃离操作成本。
1. 「逃离成本」二者基本相等双列把用户可能不喜欢的内容藏于万花丛中,对用户干扰更少,滑走效率更高;单列把「逃离+消费下一个」集成在了一个滑动操作里,更速效方便。
2. 「失望程度」二者基本相等什么内容会让用户失望?质量不高的内容+有欺骗性质的内容。这类内容的出现,应归咎于平台品控,和UI无关。用户并不会因为这条劣质内容是自己点的,而少怪罪平台一点。相反,根据大脑自我防御机制,他会怪罪平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