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样王猛:造中国自己的机器人
2017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 , 一台婴儿车大小的机器人亮相 , 它不仅能喷出60米高的水柱 , 还能替代消防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等危及生命的事故现场 。
文章插图
【北京榜样王猛:造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一款更加惊艳的侦察排爆机器人曾出现在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现场 , 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 , 任何复杂的地形它都畅通无阻 , 都能零失误完成排爆任务 。
带头研制这些机器人的就是王猛 。 从进入大学校园算起 , “80后”王猛已经和机器人相伴了21年 。
文章插图
1999年 , 王猛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 在校期间 , 他带头完成了仿青蛙跳跃机器人、双足并联机器人等多个创新项目 。 那个时候 , 空间机器人产业都被国外垄断 。 他的老师——中国“机器人之父”蔡鹤皋院士说过一句话 , “机器人产业不仅是长远发展的问题 , 更关系到民族尊严 , 我们不能拱手把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交给外国 , 我们要造中国自己的机器人” 。
这句话记在了王猛心里 。 他下定决心 , 要靠自己的力量研发新产品 , 做出更优质、技术更领先的中国机器人 。
博士毕业后 , 王猛成了一名航天工程师 , 但工作之余常常研究他的机器人作品 。 和机器人再次“亲密接触” , 是在5年之后 。 2014年 ,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决定在北京成立特种机器人事业部 , 王猛放弃“铁饭碗” , 开始创业之旅 。
当时 , 整个部门只有他一个人 , 做技术、定制度、添置桌子板凳全都要自己完成 。 2015年 , 4个人的初创团队终于有了集中办公的场所 , 同一年 , 团队接下海关总署的探测机器人项目 。
为了核准机器人的实用性 , 王猛和同事频繁往返于天津港口和北京之间 , 反复组装测试 , 直到它在集装箱内部 , 凭借敏捷的身手 , 成功完成每个任务 , 让违禁物品无处藏身 。 团队只用了3个月就做出4代爬壁机器人产品 , 最终成功通过验收 , 还被海关称为“不在编的中国海关稽查员” 。
在完成各类特种机器人研发的同时 , 王猛团队又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 , 短短几年完成了智能光伏运维系统、安防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装备的研制 , 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
说到智能制造 , 就不能不提减速器 。 减速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关节” , 虽然国内有几家公司在做 , 但苦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 常年受制于人 。 基于原有的技术 , 王猛团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 , 它的传动速比大 , 精度、刚度、功率密度高 , 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跟踪导航、机械臂本体、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 不仅如此 , 减速器采购成本下降50%以上 , 有效解决了国内机器人行业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 。
技术突破的背后 , 是团队没日无夜的付出和努力 。 王猛说 , 有位同事生病 , 手术登记的手环还没摘下来就去对接项目 , 忙完后继续回医院做手术 。 而他自己 , 每年出差飞行160多次 , 一次会议可能从早上8点开到次日凌晨 。
去年年初 , 新冠疫情来袭 , 王猛第一时间组建团队 , 防疫智能巡检消杀机器人、智能测温系统、智能巡检无人机系统、多功能电动护理床等新产品迅速面市 , 他还在短时间内组建4条口罩生产线 , 这些产品在抗疫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仅仅5年多的时间 , 王猛的团队就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集团化的2200多人 , 参与了地面、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工领域产线的升级改造 , 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
王猛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他希望在机器人行业取得优势话语权 , 和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抗衡 , 引领中国机器人行业走向世界一流 。
- 北京商报|电子烟管理收紧 行业淘汰赛启幕
- 互联网|迎接 2022 年冬奥会,北京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百日整治”行动
-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屡次出现法律禁止发布信息,豆瓣被罚150万元
- 北京分行|北京市将于12月3日启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
- 操作系统|2021 操作系统生态大会将于 12 月 3 日在北京召开
- 北京日报|“户外搭讪式”直播是否违法 可能引发哪些侵权后果
- 北京日报|北京道路停车缴费官方小程序上线 可提供查询缴费等服务
- 北京商报|抽成比例有望降?网约车监管再加码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米投资埃泰克汽车电子,后者为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商
- 动力系统|无人机外卖又来了,深圳之后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