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专家:逃不过这2种结局

关注6-12岁小学阶段儿童
安全学习娱乐生活品行健康
每日与您分享
“咬指甲”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专家:逃不过这2种结局
文章插图
“咬指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易养成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没用过指甲刀,指甲只要长出来一点就用嘴咬掉,不眠不休,全年无间断地咬指甲。
红姐的孩子就有这个习惯,之前她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孩子的一个小动作,没什么了大不了的。
最近她发现,孩子这个坏习惯变本加厉了,每次自己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在不停地咬指甲,指甲都被咬的血淋淋的。
“咬指甲”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专家:逃不过这2种结局
文章插图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红姐开始强制性制止孩子咬指甲,只要见到咬就打手,但一段时间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她听别的宝妈说,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身体缺少某种元素。
于是,红姐开始给孩子买各种补药给孩子吃。
孩子不愿意吃,就强制性的让孩子吃,不过情况并没有好转。
身边有很多人都有“咬指甲”这个习惯,甚至很多成年人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
百度贴吧里甚至有个“咬指甲吧”,许多人在里面互相鼓励,希望能戒掉“咬指甲”的坏毛病。
可见这个问题有多难戒。
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时,一定得重视,并早点帮孩子摆脱掉这个坏习惯。
我曾看到《儿童行为问题矫治》的课程中有关于“咬指甲”的问题剖析。
主讲人是北大的徐震雷先生,他是这么解读:
当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并不单纯是行为问题,更多要考虑孩子的心里状态。
什么时间孩子开始咬指甲,什么时候频率会加重?
绝大多数是因为焦虑、压力大、考试、师长训斥甚至体罚,心里不舒服时咬指甲。
咬指甲别看不卫生也不美观,但这是一件会让人舒适的事情。
因为简单、微弱、重复的刺激会产生安抚、镇定的作用。
婴儿时期吃手、吮吸母乳或者奶嘴也是因为这个原理。
当孩子感到焦虑、紧张、压力大时,就会产生痛苦、不舒服的感受。
当一个人痛苦、不舒服时,本能反应应该是哭,哭完之后心里的痛苦会减轻。
但是孩子接受的教育和引导却是不能哭。
这就意味着痛苦憋在心里,无法释放。
无法释放的负面情绪并不会自动消失,慢慢积压在心里,孩子就会通过咬指甲、吃手这种行为来解决内心焦虑。
因为,任何正向情绪都能对抗缓解不高兴,所以孩子是在调整自己。
老师还说,临床上发现,咬指甲的孩子通常是比较乖的孩子,因为他们性格温和,也不会产生打人骂人等激烈的发泄方式,所以内心的不愉快就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
如果戒不掉的话,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有专家表示,从小爱咬指甲,屡教不改的孩子,长大后逃不开2种结局。
1. 影响身体健康。
“病从口入”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咬指甲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指甲中存留很多细菌,这些细菌进入口中,久而久之,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 心理问题孩子。
“爱咬指甲”不全是因为身体里缺少某种元素,跟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像上述红姐家的孩子,在妈妈面前每次都下意识地去咬指甲,这跟妈妈表现出来的强势有一定的关系。
连吃补药都是强制性的,孩子在妈妈的高压下出现了心理问题,在妈妈面前就紧张,用咬指甲这个小动作去缓解自己的紧张。
如果父母一直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安抚,长大后心理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性格也会受影响。
孩子“爱咬指甲”父母应该怎么做?
1. 不要强制制止。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形成了坏习惯,小毛病,会强制性,大声吼叫或打骂的方式去制止孩子。
这种方式效果不大,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减弱亲情感,变得胆小自卑。
2. 对症下药。
找到导致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咬指甲。
如果是父母的某些行为,或说话方式让孩子咬指甲那就是心理问题了,父母需要去跟孩子沟通,然后做出改变。
如果孩子没征兆的去咬指甲,很有可能是身体里缺少某种元素,需要看医生,不能擅自用药。
“咬指甲”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专家:逃不过这2种结局
文章插图
3. 多陪伴孩子玩耍。
转移注意力其实孩子咬指甲跟男人抽烟性质差不多,都是有瘾的。
家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家长多陪孩子看书,做游戏,增加亲子时间,在玩耍的过程中忘记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