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孩子放假了,很多家长都会反映说,每天孩子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无聊,我想玩会儿手机”,对于这个请求,不同的家长会做出不同的回应,既有拒绝的也有同意的,怎么回答才是合适的呢?
“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章插图
“妈妈,我想玩手机”,三位妈妈不同回答,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格局一:直接拒绝孩子的妈妈“不能玩,你还小,我这是为了你好”,这位妈妈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孩子想玩手机的想法,孩子哭丧着脸回房间了,一整天心情抑郁,闷闷不乐。如此直接的拒绝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在心里可能会想:“妈妈一天都在玩手机,我玩一会都不可以,妈妈不爱我了。”这其实孩子已经开始埋怨你,嫌弃你了。妈妈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是会影响母子的感情。▲小编认为:直接拒绝弊大于利很显然,“利”在于妈妈可能是在为孩子着想,手机有辐射,会伤害孩子的视力,确实是对于孩子的视力发育有好处的。“弊”在于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假期里无聊,想玩手机一个小小的要求,都被妈妈拒绝,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会受到打击,也会让孩子对妈妈心生不满。
“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章插图
二:实施“半小时手机”的妈妈“可以啊,听歌,下棋,动画片都可以,半个小时后要交给妈妈”,孩子不哭不闹了,拿起手机的他,俨然成了一个乖宝宝。这样给孩子玩手机加上一些要求,比如时间、浏览的内容上的要求,既可以让孩子打发无聊的时间,增添乐趣,又可以培养起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小编认为,管控处理有利有弊这样的处理还是比较圆满的,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同时孩子安静下来,妈妈也省心很多,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好的一面是,孩子可以通过“半小时手机”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增加的一些规定,大部分的孩子会执行。而弊端在于,半小时到了,你和孩子要手机时,孩子会耍赖,对外界产生抵触心理,在成长过程中,有抵触心理的孩子做不到主动的适应环境,只会格格不入。
“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章插图
三:转移注意力处置的妈妈“妈妈带你出去玩好不好?”这位妈妈的认真询问孩子,孩子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位妈妈带着孩子出门了。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的解决方法很聪明。大多数孩子想玩手机,是因为孩子在假期中感到孤单,无聊。如果这时候,妈妈选择陪孩子去玩,孩子有人陪,自然就放下了想玩手机的想法。▲小编认为,转移注意力最有效孩子玩手机往往是处于无聊,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聪明的妈妈用外出陪伴来带打发孩子的无聊时间,既避开了玩手机的危害,又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在这样妈妈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未来的眼界才会更加的开阔,格局会更高,而不是只会手捧手机,上网冲浪、打游戏的小孩子。
“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章插图
手机并非孩子成长路上的“毒药”,如何管控处置才关键1:孩子是一张白纸,全靠父母引导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也不要让孩子看到你在长时间的玩手机,孩子最初的学习对象就是父母,你能带给孩子的,全在于你的表现。2:多陪伴孩子,孩子缺少的不是手机,而是爱孩子想玩手机是因为无人陪伴孩子,孩子孤单无聊,用手机来打发闲暇时光罢了。多陪陪孩子,不要让“手机替代父母”的陪伴。3:合理制定规则,让孩子用科技丰富眼见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玩手机的规则,例如规定孩子在什么时候能玩手机,玩手机的时间以及可以浏览什么内容。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避免孩子因为长时间的学习而变''笨''。这样,父母和孩子相当于遵守着相同的规则,孩子也会更愿意去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
“妈妈,想玩手机”,三位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不同未来格局
文章插图
父母千万不要让“现代鸦片”智能手机侵蚀孩子的未来,要帮孩子消除对手机的依赖,让孩子去掌控手机,不要让孩子成为手机的“奴隶”,而且要懂得让孩子劳逸结合,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在面对孩子“妈妈,我想玩手机”,不同家长会有不同的回答,而你如何回答将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宝妈们,面对孩子提出玩手机的要求,你一般是如何处置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更多母婴育儿知识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别吝啬您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