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现在的育儿观念真的跟以前很不一样了。
几乎所有新一代的家长都知道,在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用暴力去恐吓孩子,主动地去打孩子是不对的。
毕竟,通过打骂来惩罚孩子的行为,只能够短期地控制住孩子。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不单单不能够通过这些惩罚来学会背后的逻辑,反而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更容易使用暴力。
所以,现代的家长虽然有时候可能在「情绪上来」后会短时间地失去控制打骂一下,但是在平时已经很少有家长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了,更不用说去猛打孩子。
问题是,当孩子用拳脚踢打家长的时候,家长可以还手吗?
换个问法,虽然家长不应该主动地去打孩子,可是当家长被打、被踢、被抓、被咬后,能被动地打回去吗?
在这里先下个结论,那就是--
就算被打,家长也不应该打回去!

凭什么我被欺负还要默默忍受啊?
就凭家长是成年人,就凭家长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所以就要默默地忍受。
实际上,孩子频繁地打人并不是因为孩子的本性是坏的。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他们的一种「交流方式」。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他们其实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并大声的告诉你:我很不爽!
之所以孩子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限制住了,也就是说,孩子还不能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所以在现实相处中,很多家长会逐渐地发现,当孩子困了、饿了、生病了或担心了的情况下有需求但是没有得到立即的满足下,他们就会表现得特别烦躁。
在这种感受下,孩子无法很好地整理自己的语言输出,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就会使用从小就学会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
因此,家长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因为孩子在这些情况下的表现认为孩子「不听话」、「很闹」、「很暴力」。

可是,打回去或者骂一句没有什么不好吧?
家长被打后想还手是能够被理解的,毕竟这时候双方的情绪都会很暴躁,所以行为会退化到非理智状态。
可是,以暴制暴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的情绪也不会因此得到改善,而且还会强化孩子的暴力行为。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这是因为,孩子是会模仿的。孩子一旦被打,孩子就会至少觉得,在暴躁的情况下打人是合理的。
所以,家长被孩子打了之后,任何形式的惩罚都无助于改善这时候的情况,反而会加剧孩子的挫败感,同时还给孩子传递了不耐烦是可以被接受的错误信息。

被孩子打,家长应该高兴才对!
家长被孩子打了,虽然心里会过不去,但是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即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育儿先育己」。
况且,孩子再怎么用力,在大多数情况其实并不怎么疼,所以如果家长在这时候能更理智地想起「这是一个教育机会」的话,那么家长就更有可能保持冷静的心情和幽默感,更有可能明智地回应孩子,更有可能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说说,一个理智的家长会怎么做出回应:
1. 阻止孩子的暴力行为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的手中有一把上好子弹的手枪对着你,你会怎么做?
你会马上去躲避,或者去阻止孩子开枪,对吧?
孩子在打家长、踢家长、抓家长、咬家长的时候,其实也在使用着他们的武器:手、脚、指甲、牙齿。
所以,跟孩子拿枪同一个道理,家长需要及时地、温柔而且严肃地阻止孩子继续对家长以及其他人和物体做出暴力行为。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这时候,孩子肯定会更加气愤,甚至可能会大叫,因为不单单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且情绪也没得到释放。
所以,家长应该紧接着做第二步--
2. 带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带着一个生气的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如果家长不这么做,孩子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就不容易消失。
孩子打你、抓你,你应该高兴!
文章插图
更何况,如果当时是在一个公共场所,孩子和家长都会被路人「围观」。如果这时候家长进行教育工作,孩子可能会因此感觉到被羞辱,家长也可能会受到众人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