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不要轻易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是“坏孩子”!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相信都深有体会
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应该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一起来看看吧
↓↓↓
文章插图
大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额叶皮质,它差不多就是在我们额头后面的部分。前额叶负责判断、逻辑推理、行为的执行、控制冲动等。可偏偏这么重要的一个部位,却是我们整个人体发展最慢的一个部分。
1988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年龄22岁左右,人类的前额叶可以发展好差不多80%的功能。而现有的研究指出平均年龄延后到了30岁左右。
所以,不要动不动指责孩子是个“坏”孩子,青春期的大脑其实和我们成人的大脑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额叶没有长好,让青少年具备了做事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等缺点,这是受生理发展局限的。不要认为孩子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你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这样就不会贸然批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孩子会面临很多智力上的挑战,这个时期成功和失败的对比特别鲜明,对于他的冲击也特别大,孩子开始真正的在很多社会功能上、从周围的人际认同上开始找自己的位置,学业上的挫折会很大影响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心理上出现一个两级分化的心态,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很多青春期的问题都被表面的学习和游戏问题所掩盖,其实可以从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一些事情的态度上感受到他的变化。
文章插图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相关,其实不仅青少年,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东西,我们便越发地想尝试一下。
对于那些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来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那么做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而解决了。
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是趋利?还是避害?很是值得探讨。一个在课堂上总是趴桌睡觉或是接话捣乱违反纪律的孩子,一个总喜欢在衣着服饰或行为方式上标新立异的孩子,他们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是什么?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如果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文章插图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