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内驱力|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
自律确实很难,但敢于迎难而上,才算是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下面总结的15个非常实用的自律养成方法,帮助你从根本上养成自律的习惯。

内驱力|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01
用内驱力唤醒自律网络作者老李校长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
“自律的人,都有着极度想实现目标的决心。”
正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想要什么,心中存着一股劲,他们一直对标目标,奔赴向前。
曾火遍全网的“最美外交翻译官”张京,从读书时就表示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外交官,到日后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其中就少不了内驱力。
因为内驱力的存在,所以更愿意规律且持续地付出自身的时间。
没有源动力的自律,只是一场头脑发热。
内驱式律己,才能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让人生有所改变。

02
把目标细分化下面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嘴里喊着要早睡早起,依旧刷手机到凌晨两点;
发誓多读书,结果只顾着追剧,书本一页没翻过。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最大力度得把目标细分。
目标不具体,就不能紧迫地去执行。
计划早睡,10点就熄灯上床,不把手机带在身边;计划看书,固定一天某个时间,坐在桌前读5-10页。
把目标具体下来,我们才会按照计划早日行动。久而久之,自律的习惯,自然可以养成。

03
降低自律做事的门槛很多时候,我们埋怨自己不能自律到底。
总是斗志昂扬地开始,灰溜溜地半途而废。
却没有意识到,自律门槛定得过高,会让我们力不从心。
比如,有人要求自己一个月减肥减掉20斤。
由于目标定的过高,在做事的时候,被目标重重压着。
倘若,你要求自己每天跑步20分钟,这种自律习惯倒更容易养成。
就如《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建议我们的一样:
“摆脱高期待值的心理压力,每天从做一些微小的,没有负担的积极行为开始。”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目标的进一步行动。”
行动成习惯,量变变质变,不知不觉间你就坚持了很久。

内驱力|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04
见贤思齐作家杨晓霞透露,她之所以能够坚持“自律100天”,是因为受到《扫除道》作者的影响。
她试着像作者一样,每天回家坚持擦鞋底,擦马桶,在清洁中践行自律。
久而久之,她体会到了自律的好处,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而后,她加大挑战,开始坚持每天写文运动,最后还总结自己的经验,出了一本相关书籍。
股神巴菲特说过:
“想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
走在他们验证过的正确道路上,不会迷失航向,也能尽快奔向成功。

05
设定“奖罚”制度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说:
“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言外之意,一套完备的奖罚机制,将是成事的必备条件。
通往自律的道路,并不好走。
若想顺利通行,不妨也设定“奖罚”制度。
完成一个阶段,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正向激励。
当松懈没有达到预期时,就狠心惩戒,警惕下次不能再偷懒。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像一句话说的:
“奖罚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本身,而在于所透露出的对某种理念价值的肯定。”
在及时回馈中,慢慢养成好习惯,推动自律的持续发展。

06
把自己放在自律的环境中《自律100天》一书提出,想要更好地自律,就营造一个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场”。
这个“场”,说白了就是自律氛围浓厚的环境。
置身其中,周遭人都在努力修炼,你自然不会虚度光阴;
人,是环境的产物。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
“想要和雄鹰一样振翅飞翔,就不能与大雁为伍。”
自律路上,和志同道合的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

内驱力|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07
减少拖延,立马去做大家有个共性:在看似有难度的事情面前,总给自己拖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