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面对Z世代消费者,传统品牌如何重获新生?


品牌方|面对Z世代消费者,传统品牌如何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转自摩根频道(ID:morgantmt),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纵览当今社会,娱乐泛化、广告行业竞争激烈,各行业品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整体表现方式逐渐套路化,且没有精准消费者洞察的内容传播,正在不断丢失消费者共鸣。
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相比于传统消费群体,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这也促使以年轻群体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企业,必须不断拓展营销边界,加快更新迭代更符合新时代环境的营销模式。
特别在内容已经成为Z世代沟通的核心要素的当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口味不断颠覆的消费者,传统品牌如何借助整合营销势力打破“次元壁”,也就成了极为重要的课题。
品牌年轻化,主张“放肆化”一如曾经流行于网络的梗——“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想要抓住年轻群体的心,只能依靠一个同样年轻的灵魂。
只有年轻品牌,才能折服年轻人。
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在实际运营中,各大传统品牌依旧很难摆脱来自于时代和经营惯性的束缚。综合大多数传统品牌在年轻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1. 品牌形象老化严重,曾经引爆市场的痛点,已经被时代所抛弃。绝大部分仍活跃在消费者视野中的传统品牌,大都有着超过十年以上的“年龄”。这也意味着品牌设立最初所依赖的品牌定位,早已进入了商业寿命的衰老期,品牌主张和形象都不再年轻,一定程度上也是局限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拿十年前的市场需求,来解十年后的消费谜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市场痛点也变得难以捉摸,部分品牌在年轻化转型道路上很容易找错方向,最终消失于时代的浪潮中。
这也导致了许多品牌方,很难下定决心去改变已经成型的品牌定位,即便再如何更迭产品,也要坚持最初的定位和形象。
固然有类似于洽洽瓜子的传统品牌始终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但更多的,还是像喔喔奶糖、太子奶等品牌,曾红极一时,如今却鲜有人问。毕竟,再浓厚的情怀,一旦成了无源之水,也总有被消耗完的那天。
2. 审美脱节,难以匹配Z世代对个性、主张的诉求。形象与审美,从来都是分割不开的。传统品牌的形象、定位老龄化,亦或是年轻化改造过程中时常发生的“用力过猛”,说到底还是审美上出了问题。
就像是我们的国粹戏剧,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整个民族最璀璨的精神财富之一,但对年轻人而言,传统的表现形式始终缺乏吸引力。
反而是经过重新演绎,加诸现代流行元素后,安踏、李宁等服装品牌以国际化风格为基础,推陈出新而来的“国潮”风格,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年轻群体的热捧。甚至在这股风潮下,戏曲也开始被Z世代所接受,掺杂戏腔的国风流行歌曲也不断登上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娱乐平台热榜。
一样的内核,仅仅只是契合了年轻群体对个性张扬、民族自豪感主张的审美潮流,就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同时还帮助国产传统品牌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并且不断延伸其影响力,这对于所有传统品牌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实例。
因此,想要让品牌和年轻人群之间产生共鸣,除了更年轻的品牌形象,也要有追求自由、个性的“放肆”态度。
基于这样的认知,传统品牌想要重获新生,也就有了足够清晰的品牌升级方向。
个性化认可,品牌革新两步走在寻求Z世代年轻群体的认可上,传统品牌的升级方向,无外乎两个关键:
1.感观层面的情绪释放。品牌形象的年轻化,最直接让消费者有所感知的环节,还是在于品牌Logo。作为品牌面向大众的符号,视觉方面的冲击和引导,是在消费群体认知中形成品牌记忆点的关键。
可以说,品牌在消费者看来是否足够年轻,Logo形象的好坏占据了极大一部分的感知。如果能够有效升级品牌视觉规范、强化视觉元素延伸,对传统品牌年轻化改造而言,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从各大品牌的Logo升级史中不难看出,Logo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更像是品牌方引导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情绪释放的过程。
就比如星巴克在2018年优化掉了与咖啡的深度捆绑,品牌Logo更是删除了环绕的文字,只保留了最具有辨识性的女性图标。除了星巴克品牌业务改革后,甜点、面包等服务也加入战略体系,更主要还是遵循年轻人的审美,释放“自由”、“不被别人定义”此类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