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可穿戴的2021年:积极布局健康和独立通信,等待再度爆发( 二 )


不计代价 , 死磕健康不管过去主攻什么方向 , 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2021年选择加码健康 , 产品端有了不少健康相关的功能改进 。 头部厂商开始自建专门的健康实验室 , 华为和OPPO都在今年对外宣传了自家的运动健康实验室 , 均达到了数百人规模并享有独立的办公空间和团队运营权限 。
功能层面 , 血氧检测在短短一年内成了千元内可穿戴产品上相当常见的功能 , ECG更是传播开来成为不少品牌旗舰产品的标配 。 自OPPO Watch ECG版开始 , 支持这一功能的智能手表能够通过药监局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 , 医疗机构尚未广泛认可监测数据 , 但总算迈出关键一步 。

苹果智能手表能够在国内落地ECG更是给到全行业跟进的信心 , 在相关的手表端手机端软件功能获得批准后 , ECG自2021年底开始在国内的Apple Watch上正式启用 。 相信在未来 , 会有更多的厂商推出支持ECG的可穿戴产品 , 甚至是带到2000元内将其变成常见规格 。
三星的尝试则相当有趣 , 在两个侧边按钮中集成了身体成分传感器 , 可以像体脂秤那样快速分析体脂率、身体水分等指标 。 这是运动和健身爱好者可能会喜欢的垂直功能 , 不再需要特地上称就能及时了解成果 , 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配合单独的体脂秤了解体重等信息依然重要 。
不过 , 国内市场仍缺乏健康功能配套的医疗机构、软件服务 , 得有更多投入才能帮助用户更有效率地健康生活 。 随着提供优质运动健康服务门槛的提升 , 中小体量厂商和第三方服务可能会跟大厂存在明显代差 , 形成大厂探索、定义功能与体验 , 而后全行业跟进降低成本的局面 。
获更多设备支持 , 独立通信却前途未卜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健康功能逐渐完善 , 社交、导航、音乐、个人助理等智能化功能也加入 , 这使得智能手表这样的高端产品有了充分的独立使用需求 , 而非必须要连接手机当作配件来使用 。 从结果上来看 , 2021年支持独立通信能力的可穿戴设备明显增加 , 有走向主流的趋势 。
除了惯例会推出蜂窝网络版本Apple Watch , 大量的高端智能手表都开始提供独立通信能力 , 甚至不同的型号版本都标配eSIM支持 。 这一点在手机厂商推出的产品中较为明显 , OPPO Watch 2、HUAWEI WATCH 3、vivo WATCH 2的产品技术方案各不相同 , 却都能独立通信 。

厂商们给独立通信勾勒出了美好的前景 , 用户在短暂外出或者专注运动健身时将不必查看手机 , 通过智能手表就能完成轻度任务处理 。 但高品质的无线耳机连接、丰富且强大的应用服务生态等必要环节 , 对大多数可穿戴厂商而言尚属空中楼阁 , 需搭建与硬件规格配套的体验 。
体积和重量不用那么严格的儿童可穿戴产品要宽松很多 , 百元出头一直到数千元的产品都支持独立通信 , 且是实体SIM卡而非管理和办理都更繁琐的eSIM 。 通信能力带来的最大红利 , 是家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儿童的位置和安全 , 不过今年执行的互联网隐私新规带来更多挑战 。
场景与儿童类似的智慧养老 , 是独立通信可穿戴设备能发挥所长的方向 , 想法虽好却还有不少问题缺乏明确解决:如何在手表上建立起老人易学易用的体验 , 如何在大规模推广时更加有效率 , 如何与智慧养老风潮有更细致的结合 。 在找到答案前 , 只能是定位器和腕上手机 。
大屏当道 , 和手环时代说再见2014年发生了两件对于今天的可穿戴领域依然重要的事件 , Apple Watch和小米手环来到市场 , 前者定义了优秀的智能手表至少该具备哪些素质 , 后者则展现大众级可穿戴产品可以在低成本的螺蛳壳里修建出多大的道场 。 之后的数年中 , 这两大系列仍是各自品类的带头产品 。

春季面世的小米手环6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在Apple Watch售价十分之一不到的200元价位段上 , 它还是功能最齐全的产品 , 忧的是相较上一代产品可以说几乎没有变化 , 也就缺乏让老用户更换新品的动力 。 这或是暗示智能手环形态已经发展到顶 , 市场潜力也所剩无几 。
好在厂商早已预见瓶颈 , 直接对屏幕采取动作——简单来说就是 , 智能手表型产品不再只有长条形的小尺寸屏幕 , 而是大胆向横向发展扩充显示面积 , 以便承载更多的功能和交互 。 这让Redmi手表、华为手环6等看起来都更像是手表 , 也恰恰是它们完成的自我救赎 。
屏幕显示面积大幅提升 , 售价却稳定在提升不多的三四百元价位 , 这使得用户可以很轻松地获得与智能手表产品类似的体验 。 更像传统手表的个性化表盘、观感更为舒适的功能体验 , 都借此来到了更低的价位段 , 这是采用嵌入式系统提升续航的智能手表一直没有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