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梦断”创业板?( 三 )


3、7万茶企仍难追立顿?
曾经 , 中国茶叶圈有个自嘲的笑话 , “中国7万家茶企竟然比不上一家袋泡茶立顿” 。
多年过去 , 中国“有酒无茶”的局面似乎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
如果将上市作为一个赛程的终点 , 那么截止目前 , 并没有一家中国茶企顺利跑至终点线 , 在闯关途中几乎是“全军覆没” 。
今年6月以前 , 包括八马茶业在内有三家以生产原叶茶为主的传统茶企同时冲刺A股 , 另外两家分别是中茶股份和澜沧古茶 。 而在八马茶业之前 , 原定于6月3日上会的澜沧古茶 , 在6月2日晚间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
资本市场对中国茶企严重缺乏信心 , 无外乎是中国茶业长期以来偏向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所致 。
首先是采茶难度高 , 机械化和工业化在这一环节并无太多用武之地 。
“茶叶的等级不同 , 这一点需要人工来分辨 。 ”某茶企内部人士浏阳(化名)告诉「创业最前线」 , 袋泡茶可以实现机械化 , 因为最后茶叶都会被切成碎末 , 无所谓芽头还是叶子 。 “而在国内基本采茶都是采芽头 , 只能依靠人工挑选和采摘 。 ”
八马茶业“梦断”创业板?
文章图片
图/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其次 , 茶叶本质上属于农产品 , 在一定程度上生产种植仍然是“靠天吃饭” 。
如果今年雨水少 , 发芽量少 , 那么茶的品质和产量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 “茶叶原料的主要成本就在采茶和人工成本 , 现在采茶工人基本是上了一定年纪的阿姨 , 再过10年、20年采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 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 ”浏阳说 。
不仅是缺乏工业化生产体系 , 传统的东方思维也成为了茶业走向现代化的掣肘 。
“茶叶是东方经验思维的产物 , 它强调个人经验 , 强调大师和手工 , 讲究代代传承 。 所以在很多茶农看来 , 祖祖辈辈的操作经验已经足够他使用了 。 更何况 , 很多茶企大厂来合作社收购可能一单就能收走茶农一年的产量 , 因此他们也没有动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 ”浏阳表示 。
在“老派”的消费者看来更是如此 。
高端茶叶本身就具有稀缺性 。 “对于资深老茶客来说 , 他们追求的一定是茶叶的产区 。 ”亿鑫表示 , “很多龙头茶企都有很稳定的客户群体 , 且这群茶客的品鉴程度很高 , 可能6000元/斤的价格对他们来说都不算高端茶叶 。 ”
但是核心产区的问题在于产量太低 , 成本过高 。 “一旦大企业进入某个核心产区 , 往往会导致整个产区茶叶价格的暴涨 。 ”
这也导致中国茶叶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品类而无品牌 , “老茶客是不买品牌茶的 。 ”一位资深茶客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 , 市场集中度低也导致了茶叶销售渠道的混乱 。
八马茶业也在招股书中指出 , 目前茶叶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品牌连锁店、茶叶批发市场、农贸集市、超市、百货中心等 , 商户散杂的局面一直存在 , 市场环境较为混乱 。 小茶企的规范经营、品牌意识、品质保障都亟待加强 。
对比分外明显的是 , 新茶饮赛道的疯狂融资让原叶茶显得格外落寞 。 不仅如此 , 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也早已开始推出现制和包装类型的原叶茶和即饮茶 。
比起茶碱 , 新茶饮里的高糖分更容易令人上瘾——在资本市场 , 新茶饮的故事也似乎比原叶茶要有趣多了 。 新茶饮在生产模式、消费客群、营销包装、运营方式等方面 , 都和原叶茶有极大不同 , 这两者在本质上做的不是同样的生意 。
不过 , 传统茶企们还有这样一种“自信”——今天沉迷于糖分饮料的年轻人们 , 终将有一天会在保温杯里放入茶叶 。 但这是否属于茶企的盲目自信 , 仍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
八马茶业“梦断”创业板?】*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