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纪实( 四 )


“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 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 。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 , 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 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批条子”“打招呼”……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文中案等50多个重大冤错案被依法纠正 , 永载共和国法治史册 。
规范执法司法权运行、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司法权监督制约体系 , 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新阶段 。
以法为纲 , 崇法善治——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这一重要观点 , 指引改革与法治成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 确保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 也使法治在改革中不断深化 。
2018年的春日 ,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古铜色牌匾上的红绸布揭开 , 一个全新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挂牌成立 。
此前几天 , 全国人代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 , 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 , 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 , 正是法治与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动例证 。
“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 ,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 , 科学指导立法决策在更加适应改革需要的同时 , 有效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重要作用 。
支持重大改革、护航国家发展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 , 立法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 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截至2020年8月 , 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9件、行政法规600余件;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 ,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 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立法体系日渐形成……以良法促善治 ,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跃升 。
厉行法治 , 在于“法之必行”——
维护公正、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 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方法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 ”
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鲜明观点 , 正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 。
从第96位跃升至第31位!
2013年以来 ,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 , 中国的排名明显攀升 。 其中 , 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 , 中国最新排名为第5位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 ,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 政府职能边界日益清晰、权力配置更趋合理、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 为经济社会注入新活力 , 不断释放法治建设新红利 。
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 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 , 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用法治的缰绳驾驭权力的奔马 , 依法行政成为新时代的鲜明印记 。
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顶层设计;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努力打破市场“旋转门”“弹簧门”;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 , 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 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 法治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
改革发展稳定 , 内政外交国防 , 治党治国治军 , 无不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辉映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大厦巍然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