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医药板块的消息很多|CXO还能继续独立于医药板块吗?

近期关于医药板块的消息很多 , 尤其是CRO板块 , 前有临床准则政策 , 后有高瓴出走 , 最近新冠特效药频出 , 疫情似有终结之势 , 创新药、疫苗、器械等板块今年早已血流成河 , 在此背景下 , 估值仍然高企的CRO成了大家的焦点 。 当前继续维持高位的CRO是否也有很大的压力呢?一、政策对CRO公司影响较小首先还是那个问题 , 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对CXO的逻辑影响有多大 。 首先是国内创新药企业me-too类产品禁止重复赘余临床 , 还有二级市场医药医疗个股低迷 , IPO无人问津 , 融资可能会断的问题 。 CXO作为卖水人 , 如果来挖矿的人少了 , 自然会联想到唇亡齿寒 , 但从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 , 大部分CXO企业面对的此类风险是很低的 。 目前药明康德的订单结构超过75%是由国外企业贡献 , 而药明生物这一比例达到74% 。 康龙化成则达到86% , 如此看来 , 目前CRO公司的增长驱动因素显然来自于海外 。 也就是说 , 无论国内政策收紧或国内生物药企如何上市困难 , 融资不畅 , 减少临床对公司现有的收入影响都是较小的 。 目前CXO公司增长的逻辑还是通过成本优势给海外药企做代工 , 订单区域转移 , 国内药企成长 , 大量申报“无效临床”还真不是 。 这又解释了为什么CXO是目前整个医疗板块内最坚挺的 , 因为其利润大多来自海外 , 具有国际竞争力 , 是所有医疗行业分支中全球化做得最好的 。 目前创新药、医疗器械 , 医药零售 , 医疗服务等公司海外业务占比都远达不到CXO的水平 , 也可以说是存量竞争 , 内卷严重 , 这也是CXO成为医疗板块最后的高地的原因 , 并不是因为其卖水人的角色有多好 , 而是其竞争力是全球性的 。 二、疫情对CRO公司的影响也不大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 新冠是最主要的疾病 , 但从新冠相关的研发投入来看 , 所谓新冠给CRO带来的业绩大爆发也不太成立 , 首先 , 目前新冠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疫苗 。 疫苗的生产量巨大 , 但留给CXO企业生产的比例不算大 , 大部分还是由有稳定生产经验的大型疫苗公司来负责 , 而小分子和中和抗体药物 , 用量很小 , 能给CXO带来收益的也是在临床或者临床前阶段 , 这样的订单金额其实较小 。 而新冠治疗药物大部分企业也还是能自己生产 , 如小分子的辉瑞默克 , 大分子礼来、再生元 , 这些大企业产能是相当充裕的 , 所以后面他们的新冠业务跟CXO就没什么关系了 , 而对一些本身体量小的CXO公司 , 这种新冠临床前订单确实带来了近年来一个较大的业务增量 , 但对大公司而言 , 微乎其微 。 以药明生物为例 , 公司承接的新冠相关药物研发订单为13亿美元左右 , 而目前总订单为124亿美元左右 , 占比约为10% 。 如果说疫情药物对CXO公司的周期性影响 , 这种影响一般发生在小型CRO企业 , 并且由于新冠业务发生了近年来的业绩爆发 , 这样 , 它也就有了周期性 。 疫情结束 , 这类企业确实会有业绩波动 。 疫情对CRO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一些创新疗法的催化所引发的产业跃进上 , 例如mRNA疗法 , 之前一直比较保守 , 现在全球接种了几十亿人 , 得到充分验证 , 许多药企都希望在这个方向进行积极探索 , 这也就催化了非新冠的mRNA药物的开发 , 也间接带来了CXO的订单 。 但这种间接的催化 , 实际上没有新冠药物或者疫苗这么强的周期性 , 还是有较强的持续性的 。 三、估值缺陷目前而言 , CXO企业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估值过高和板块比差上 。 由于CXO企业利润里大多都存在较多的投资收益 , 所以以PS估值比较合适 , 目前 , 中国CXO企业的PS普遍高企 , 20-30倍的比比皆是 , 如药明康德 , 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药明生物四个千亿公司 , PS都超过20倍 , 而更小的公司 , 如美迪西 , 昭衍新药 , 更是高达40倍 。 目前欧美龙头企业 , 如Catalent、CRL等 , PS大多在5倍左右 , 支持目前国产CXO的高估值来自于高增速和更高的净利润率 。 国内CXO企业的净利润率基本都能做到20%左右 , 反观欧美老牌CXO公司 , 净利润率基本就在10%左右 。 成熟企业的净利润低 , 在于这个行业人力成本很难控制 , 而有较强支付能力的客户 , 往往也是有大量自建产能的 , 议价权也很强 , 大量承接小企业的开发订单所带来的利润质量其实不高 , 因为这些公司支付能力不高 。
近期关于医药板块的消息很多|CXO还能继续独立于医药板块吗?
文章图片
近期关于医药板块的消息很多|CXO还能继续独立于医药板块吗?】国内企业利润率之所以高 , 前面已经提及 , 国内的工程师红利 , 即便参考韩国公司 , 国内公司营运利润率仍然更高 , 可见其成本优势 。 而行业很多产能尚未完全落成 , 市场仍处于跑马圈地的增量阶段 , 竞争还不激烈 , 但这样 , 公司的ROE也不高 。 但如果行业产能利用要提升 , 也就是加大总资产周转率 , 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 行业的净利率肯定有向下的空间 。 而另一个支撑估值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增速了 , 目前从已披露的三季报看 , 各家公司的增长还非常乐观 , 基本都还有30-40%左右 , 但是别忘了 , 现在的收入是低基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