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锚定7200亿和振兴三大球目标!江苏体育十四五规划魄力惊人


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锚定7200亿和振兴三大球目标!江苏体育十四五规划魄力惊人
文章图片
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 , 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11月9日 , 江苏省体育局印发《江苏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明确提出 , 在体育产业方面 , 到2025年 , 江苏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 , 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以上 , 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 。 新增3至5家体育类上市公司 , 创建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 动态评定100个以上体育产业基地 , 新增60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 , 培育一批体育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体育休闲方向特色小镇 。
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锚定7200亿和振兴三大球目标!江苏体育十四五规划魄力惊人
文章图片
多年来 , 江苏在我国一直堪称全面发展、强者恒强的体育强省 。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抑或体育产业 , 江苏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就 , 对很多兄弟省份的体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
竞技体育方面 , 江苏省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多达21家 , 其中女排、女足、男足均在“十三五”时期获得过联赛冠军 。 江苏省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联办共建6个夏季项目国家队和4个冬季项目国家集训队 , 江苏健儿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3金2银3铜 , 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获得15金14银12铜 , 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获得35金26银45铜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 在第2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 , 江苏共获得130金85银98铜 , 奖牌数和金牌数分别列全国第一、第二;在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 , 共获得40金40银39铜 , 成绩列全国第三 。
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锚定7200亿和振兴三大球目标!江苏体育十四五规划魄力惊人
文章图片
全民健身方面 , 江苏全省目前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15平方米 , 可以作为对比的是 , 2020年底 , 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 , 到2025年的目标也不过是2.6平方米 。 “十三五”时期 , 江苏已建成体育公园1016个 , 而可以做对比的是 ,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 , 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的体育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个左右 。
江苏在“十三五时期”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有规模的赛事活动共计63826项次 , 参与总人数2510万余人次 , 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3% 。 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 , 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1% 。
体育产业方面 , 江苏省目前拥有28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 。 认定三批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 。 南京、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 江苏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6年的3154.0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881.80亿元 , 年均增长率为11.7% 。 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1641.79亿元 , 占全省GDP的1.60% 。
“十三五”时期 , 江苏举办国际性赛事366场以及全国性赛事578场 , 办赛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 即便如此 , 江苏省认为 , 自身的体育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 缺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高端体育品牌 。
在“十三五”时期体育成绩斐然的基础之上 , 《江苏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更加宏大的发展前景 。 比如 , 在全民健身方面 , 到2025年 , 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增至3.6平方米(而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25年的目标为2.6平方米) 。 而在竞技体育领域 , 除了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竞技成绩目标外 , 江苏是国内为数不多喊出要全面振兴“三大球”的省份 。 《规划》13处提及“三大球” , 对于“三大球”进行了大篇幅的规划部署 , 并提出后续会专门出台江苏篮球、足球、排球发展行动计划 。 遍观各省十四五体育规划 , 江苏对于“三大球”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
体育大生意第2714期|锚定7200亿和振兴三大球目标!江苏体育十四五规划魄力惊人
文章图片
当然 , 体育大生意重点关注的是《江苏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江苏“十四五”时期在体育产业方面的发展目标和相关举措 。 以下为江苏“《江苏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涉及到体育产业的相关要点:
七大赛道推动“体育+”融合 , 重点实施体育品牌培育工程
《规划》在部署江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对七个具体的细分体育产业领域进行了重点规划 ,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实施体育品牌培育工程 , 决心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体育企业、独角兽体育企业和体育类上市公司 , 支持体育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 。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端自主体育品牌 , 打造体育装备、场馆服务、体育赛事、健身连锁等优质品牌集群 , 鼓励支持体育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