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鸟”佳兆业何以解困?


“不死鸟”佳兆业何以解困?
文章图片
怎么也想不到 , 一家千亿房企居然拿不出3亿元及时兑付理财产品 , 这意外揭开了佳兆业流动性困难的盖子 。
早在2014年 , 佳兆业集团曾有过同样的危机 , 并由此停牌3年 , 2017年才重归资本市场 , 因此有了“不死鸟”之称 。
如今危机再现 , 这只“不死鸟”何以解困?
理财暴雷
在新力、花样年及阳光城接连暴雷之后 , 佳兆业集团意外加入到这一阵列 。
上周 , 由佳兆业集团担保、锦恒财富发行的理财产品发生兑付逾期事件 , 彻底撕开佳兆业集团缺钱的面纱 。
综合目前公开信息显示 , 目前锦恒财富到期未兑付理财产品逾3亿元 , 理财产品总金额包括利息在内合计127.88亿元 。
随着理财逾期事件愈演愈劣 , 久居香港的郭英成没有现身 , 只是通过电话连线现场投资人表示 , “给佳兆业时间 , 有能力和办法偿还 。 ”
作为一家千亿房企 , 如今区区3亿元理财产品就能让企业彻底躺平 , 房企的现金流已经到了极致了吗?
按照佳兆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麦帆的说法 , 截至10月下旬 , 公司账面有241亿元现金 , 均为受限资金 , 还有超过120亿元在途资金 , 为售房尾款 。 资金到账后需要流入银行监管账户 , 确保能还银行本付息和保交楼 。 目前 , 公司已经将可动用的资金全部取出 , 陷入现金流阶段性困难 。
“不死鸟”佳兆业何以解困?
文章图片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 , 楼盘销售疲软 , 可能是此次理财兑付危机肇始 , 以往销售火爆的金九银十局面已经不再 。 9月-10月 , 公司分别实现合约销售额57亿元和81.95亿元 , 同比分别下降64.6%和30.49% 。
10月份华人置业抛售本金总额2.55亿元美元的佳兆业美元债 , 加之多家评级机构同时下调佳兆业评级 , 更是引发市场恐慌 。
目前 , 佳兆业已将深圳18个项目、合计818亿元货值摆上货架 , 以期度过难关 。
烂尾楼专业户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 , 催生了深圳房地产业发展 , 已从事多年贸易及工业生意的郭英成三兄弟转战房地产行业 。
彼时 , 他们的潮汕同乡已在深圳扎根 , 从早期的包工头、泥瓦匠甚至杀猪匠 , 经过艰难的原始积累 , 成了深圳当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 。
1999年 , 郭英成在深圳设立佳兆业集团(01638.HK)时 , 同是出身潮汕的赖海民已在深圳关外已打造出知名楼盘弘雅花园 , 茂业城的黄茂如、星河地产的黄楚龙的楼盘已在深圳崭露头角 , 远在广州的同乡朱孟依 , 甚至将合生创展推上联交所 。
公开报道显示 , 郭氏兄弟试水内地房地产行业的首个项目 , 是深圳关外一处烂尾项目 。
这个项目原是龙泉别墅用地 , 在当时来看 , 项目位于偏远的布吉 , 并不被业内同行看好 。 郭氏兄弟硬着头皮将其打造成主题公园 , 该项目被冠于桂芳园名号 。 随后加推7期 , 发展成为关外一个知名的大型社区 。 郭氏兄弟由此一战成名 , 业务随即从关外移至关内 。
2003年 , 佳兆业4亿入手深圳中心城区路人皆知的十年烂尾楼“子悦台” , 将其改造成深圳佳兆业中心 , 成为公司首个住宅兼商业的综合地产项目 。
“桂芳园”和“子悦台”项目操盘成功 , 撑大了郭英成的野心 。
2005年 , 佳兆业收购号称中国第一烂尾楼的广州中诚广场项目 , 3年后中诚广场成功发售 。
在烂尾楼项目上屡屡“妙手回春” , 佳兆业在业内收获“烂尾楼专业户”的名号 。
旧改之王
2004年后 , 佳兆业集团走出深圳 , 开展大规模并购之旅 。 2005年至2009年 , 公司陆续收购广州金茂、惠州佳兆业中心等13个项目公司控制权 , 不仅较短时间撑大规模 , 还通过项目获得不少低成本土地 , 奠定了公司登陆联交所的基础 。
经过多年房地产开发 , 深圳市新增土地供应逐年递减 。 2009年 , 深圳城中村、旧小区重建鼓励政策出台 , 为佳兆业集团弯道超车打开一条便捷通道 。
之后 , 公司在深圳龙岗、盐田及大鹏新区等区域获取多个超大体量的旧改项目 , 深圳成为郭英成的福地 。
郭英成每天从香港过关到深圳终年无休 , 加之管理上强悍风格 , 企业发展突飞猛进 。 2009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时 , 佳兆业集团已是深圳规模最大房企 。
上市之后 , 公司很快融入百亿俱乐部 。 2010年销售额实现101亿元 , 2013年实现239亿元 。 如果2014年没有发生“锁房”事件 , 当年300亿销售规模几无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