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二 )


文章图片
哈洛又将“绒布妈妈”移到另一间房间 , 然后用发条玩具继续恐吓 。
小猴更加害怕了 , 但即使再害怕 , 它也不奔向“铁丝妈妈” , 而是眼巴巴地望着另一边的“绒布妈妈” 。 如果没有“绒布妈妈” , 小猴子就蹲在地上 , 团成一团 , 战栗、吃手指、摇摆、尖叫……像极了精神病院里的病人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根据这个实验 , 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 , 而非食物 。 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 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
“母爱的本质 , 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 , 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拥抱、抚摸、亲昵 。 ”
所以 ,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 , 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上 , 要想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 就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接触性关怀 。
让他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 , 他的心智才会健康发展 。 哈洛写道:“只有奶水 , 人类绝对活不久 。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后续实验
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 , 性格极其孤僻 , 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于是 , 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 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 , 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实验非常成功 , 这样哺育长大的猴子 , 成年后基本都正常了 。
于是哈洛得出结论——运动和玩耍 , 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 。
“只给食物和拥抱 , 不给孩子充足的运动和玩耍 , 脑部控制运动和平衡的感官系统 , 与触觉及运动相连的情感系统等 , 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 也就是说 , 脑功能会失常 , 表现为暴力、幻觉以及精神分裂 。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母爱的本质
1958年 , 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 , 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 , 演讲的题目叫——《母爱的本质》 。
“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 。 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 , 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触摸 , 运动 , 玩耍 。 这个演讲 , 不仅震动了整个美国 , 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哺婴方式 。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
文章图片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 ●运动——轻微的晃动 , 多与孩子互动 。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 很多父母总认为 , 孩子年纪还小 , 不懂事 , 没记忆 。
殊不知 , 孩子在幼年时期 , 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 , 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 , 不合群、抗压能力差 , 自我价值认定低 , 社交能力比较弱 , 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 。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但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 , 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婴儿时期 。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 , 不是给最多的钱 , 不是给最好的食物 , 而是给最多的陪伴 。 2020年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调查 , 青少年抑郁为24.6% 。 抑郁症的成因虽然非常复杂 , 自杀的原因也涉及多个方面 , 但毋庸置疑 , 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成因 , 就来自于“婴童”和“幼年” 。
而在孩子3岁之前我们母亲主要要做的就是给予ta: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多与孩子互动以及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
后记: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 , 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 , 和我说话!”
“我害怕 , 这里太黑了 。 ”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 ”
男孩回答:“没关系 , 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 ”回应 , 就是光 。 没有回应 , 家也是绝境 。
-END-
策划:素琪
作者:周璇梓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经典的恒河猴实验:母爱的本质是“食物”还是接触性关怀?】(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 , 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