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廉价”被“抛弃”,仿制药的出路在哪里?( 二 )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 , 医生开出来的处方药里仿制药占85.5% , 却只花了12%的医药费用支出 。 可以说 , 仿制药是各国政府降低药价、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增进全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
图:全球处方中仿制药的医药支出占比
因“廉价”被“抛弃”,仿制药的出路在哪里?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WHO
在中国 , 仿制药是14亿国人用药的基本盘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测算 ,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 中国药品市场出现罕见下滑 , 仿制药整体市场规模跌至8087亿元 , 同比下降16.7%;而全行业是同比增长7% , 仿制药约占全部药品市场的53.3% 。
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经济的恢复 , 预计2021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回升至8757亿元 , 同比增速有望达8.3% , 但仍远低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增速 。
图:十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及增速
因“廉价”被“抛弃”,仿制药的出路在哪里?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据《中国仿制药蓝皮书》披露 ,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 , 仿制药的增速是创新药的两倍甚至更多 。
中国的医药市场 , 本土仿制药企业长期以来牢据绝对优势地位 , 近年来随着各种规则的变化 , 以及欧美、印度的仿制药在中国有逐步崛起之势 , 仿制药在本土市场开始惨烈厮杀 。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 , 按市场规模测算 , 2020年中国化学仿制药市场中91.3%为本土企业 ,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比6.5% ,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为0.14% 。
可见 , 在创新药过度狂热、仿制药极度冷清的现实环境下 , 虽然能够为仿制药提供的社会资源配置被大大压缩 , 而仿制药依然是14亿国人用药保障的基本盘 。
如何筑牢基本盘
在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进程中 , 要重视仿制药质量和基础制造 , 也应重视市场需求链更畅通 。 首先制药大国的根基有待进一步夯实 , 应优先筑牢国人用药的基本盘 , 以行稳致远 。
时下 ,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 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大规模重构 ,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 这样的大背景下 , 毫无疑问 , 不宜让国人用药的基本盘出现大的波动 。
夯实仿制药基本盘 , 包括新仿制药的研发、既有基础仿制药的安全生产、供应保障 , 与中国现阶段相配备 , 突出的是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
首先 , 国家层面政策引导支持至关重要 。 从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层面讲 , 应该说近几年力度很大 , 很多具体措施在逐步落地 , 也富有成效 。
2018年3月 , 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 , 随后国家卫健委等12部委(局)配套制定了《关于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 , 以期解决部分原研药价格过高问题、部分药品短缺的问题 , 以及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供应保障能力 。
因“廉价”被“抛弃”,仿制药的出路在哪里?】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两批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 及时发布供求关系、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 并对列入目录内的药品注册申请优先审评审批 , 以鼓励引导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有序研发、注册和生产 , 促进更多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仿制药尽快上市 。
然而现实中 , 创新药、仿制药的极端冷热 , 以及仿制药基本盘的社会资源被大大压缩 , 说明与国家“十四五”的要求尚有距离 , 诸多工作仍需努力 , 进一步加快推进文件中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地 。
其次 , 企业层面尽快转型升级 。 中国仿制药行业大而不强 , “多小散乱差”的局面仍然存在 , 药品质量差异较大 , 高质量药品市场主要被国外原研药占领 , 部分原研药价格虚高 , 离患者对高质量仿制药的需求 , 与现行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
因“廉价”被“抛弃”,仿制药的出路在哪里?
文章图片
图: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