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顺电子9亿重组并购计划意外被否!“中植系”资本运作缘何再铩羽?( 二 )


在魏连速多次转让股权皆失败之后 , 2015年12月 , “中植系”突然横空出世欲接盘宇顺电子 。
2015年12月8日 , 宇顺电子原董事长魏连速将所持宇顺电子3.49%的股份以1.6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植系旗下的中植融云 , 同时将所持有的10.48%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中植融云行使 。 自此 , 中植融云拥有了宇顺电子13.97%的表决权 , 晋级控股股东 , “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便成为了宇顺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
随后 , “中植系”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举牌宇顺电子等方式 , 增持至29.19% , 控制权进一步扩大 , 从而“中植系”亦成为了宇顺电子名正言顺的主人 。
“当年壳资源还是颇为紧俏 , 早前有多家资本也曾对宇顺电子虎视眈眈 , 但在经过尽调后发现其内部问题太大 , 雷区重重 , 且价格颇高 , 于是纷纷对其敬而远之 。 ”一位曾亲历过当年宇顺电子卖壳过程的市场人士对叩叩财讯回忆道 , 但当“中植系”突然以数亿资金决定接盘宇顺电子的消息传出后 , 业内一面颇感诧异地暗想“中植系疯了吗” , 另一面又揣测当年正在资本市场春风得意的“中植系”是否真的有过人的能力能将宇顺电子化腐朽为神奇 , 甚至更多对“中植系”突然接手这一块颇为烫手的山芋还有些许“阴谋论”的猜想 。
多年之后 , 如今宇顺电子的发展事态也证明“中植系”在宇顺电子上“玩砸了” 。
当年“中植系”缘何会突然决定入主宇顺电子呢?
据叩叩财讯从一位接近于“中植系”的内部人士处获悉 , 当年“中植系”与宇顺电子实控人达成交易的背后 , 或与一位曾在证券系统监管部门任职的“资本掮客”有关 。
“‘中植系’一向有吸收接纳相关监管部门干部下海任职的嗜好 , 当年一位来自证券系统的职位并不算高的公职人员 , 因与斯时某监管部门的关键领导同姓而被赋予了更多想象 , 该公职人员下海入职中植系后 , 便向中植系内部高层强力推荐了宇顺电子的股权收购项目 。 出于对该人的信任 , ‘中植系’决定由该人主导推进对宇顺电子的收购 。 ”上述“中植系”内部人士透露 。
令“中植系”等一干人员没有想到的是 , 该人士在2015年主导完成“中植系”对宇顺电子收购后不久 , 2016年便从“中植系”毅然离职 , 转身之后仅留给“中植系”一个花了数亿资金买来的“烂摊子” 。
而在成功将“中植系”引入宇顺电子之后 , 上述人士“功成身退”地突然拿出了一大笔钱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 自己担任董事长一职 , 正在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
“没有证据证明该人士与宇顺电子原大股东方联手做局 。 ”上述“中植系”内部人士感叹道 , “这只能说是‘中植系’踩雷的投资项目之一 , 事到如今 , 好的坏的 , 都不得不认” 。
“中植系”入主后 , 虽然宇顺电子并未扭转业绩颓势 , 但依照“中植系”的运作特性 , 围绕着宇顺电子的资本运作一直未曾停息 。
2013年 , 宇顺电子高溢价收购雅视科技所引发的风险是当年压垮“魏连速时代”的宇顺电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 2013年 , 宇顺科技以14.5亿元高溢价收购雅视科技 , 但由于收购标的雅视科技为实现盈利承诺甚至亏损而蒙受巨额损失 。 在“中植系”入主后 , 该收购的后遗症仍在不断蔓延 。
在“中植系”的主导下 , 宇顺电子坚决甩卖雅视科技 , 多次挂牌征集受让方未果 , 挂牌价由2.35亿元一路降至1.88亿元、1.5亿元、1.2亿元均无人问津 。 最终 , 华朗光电以1.7亿元的价格受让了雅视科技100%股权 , 但这与与当初14.5亿元收购价差别巨大 。
在低价抛售雅视科技的同时 , 宇顺电子于2015年一次确认关于雅视科技的商誉减值损失 , 彻底摆脱雅视科技的阴影 。 自此 , 宇顺电子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壳资源” 。
由此 , “中植系”便开始筹划将宇顺电子作为“壳”脱手 。
2018年1月 , 宇顺电子公告称 , 拟由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成都润运100%股权 , 作价200亿元 , 交易构成借壳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