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敷的面膜,水很深


你敷的面膜,水很深
文章图片
作者:田巧云 , 新零售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产品力始终是面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
好文3629字|6分钟阅读
题图源自电影《疯狂外星人》
今年的双11自10月20日正式启动 , 直播行业也在酣战中又一次迎来大考 。
根据直播数据统计平台“红人点集”数据显示 , 10月20日当天 , 李佳琦和薇娅创下了各自带货的最高纪录 , 李佳琦12小时卖了115.39亿元的货;薇娅14小时卖了85.33亿元的货 。
坊间有人笑称 , 李佳琦此番胜出的最大原因不是价格够低 , 而是护肤品客单价够高 , 毕竟动辄几百块一瓶的面霜、几十块一片的面膜 , 抵得上薇娅卖好几箱零食了 。
事实上 , 在直播行业 , 美妆护肤品的销售一直占比较高 , 一方面是因为需求大 , 另一方面在于频次高 。 比如面膜 , 按照一盒5片、一周用2次来算 , 一盒面膜只够用上半个月 。
再加上面膜售价通常较高 , 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 , 几十元一片的单价并不稀罕 , 直播间喊出的“全网最低价”对消费者极具诱惑力 。
前不久 , 面膜行业龙头企业敷尔佳冲刺IPO , 引发不小的震动 。 对其发布的招股书 , 有两点引发了关注 , 一是研发团队仅2人 , 二是毛利极高 。
据招商证券报告显示 , 自2018~2020年 , 敷尔佳销售收入从3.73亿元增长至15.85亿元 , 毛利在77%左右 , 净利水平则在40%~45% 。
那么 , 中国面膜行业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面膜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一个暴利行业?未来 , 面膜行业的发展到底取决于什么?
内卷的国产面膜
国内面膜行业发展于本世纪初 。 据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涂灵琳观察 , 一开始 , 由国际大牌如SK-II、玉兰油等品牌率先打开市场;
2003年 , 国产品牌美即面膜开启了单片面膜时代 , 面膜变得平民化 , 这一时期也诞生了不少淘系品牌 , 面膜行业进入乱序竞争模式 , 但消费者的面膜使用习惯恰恰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养成 。
你敷的面膜,水很深
文章图片
到了2014年 , 更加注重研发的新国货品牌诞生 , 面膜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 与此同时 , 海外更多知名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 这也使得面膜行业迈进了激烈竞争时代 。
“中国人的肤质是很适合面膜这种产品的 , 所以当面膜这个物种进入中国市场后 , 受到消费者欢迎几乎是必然的 。 ”名膜壹号创始人喻君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 , 更何况中国还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
根据欧睿国际的调研数据显示 , 目前国内面膜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 , 在众多护肤品中 , 面膜已成为第一大消费品类 , 市场潜力巨大 。
不过 , 相比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 , 我国面膜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 只有电商的渗透率较高 , 达到28% 。
随着医美行业在国内渗透率的提高 , 从某种程度上对面膜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尤其是玻尿酸、热玛吉等热门的微医美项目被大众接受以后 , 推动了“械字号面膜”的品牌生长 , 比如想成为“医美面膜第一股”的敷尔佳 , 成功研制出类人胶原蛋白的可复美 , 以及在医美人群中备受推崇的瑞漾 , 等等 。
事实上 , 根据国家规定 , 械字号面膜严格意义上不能叫作面膜 , 只能叫作医用敷料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还根据风险高低将这类产品分为三类进行管理 , 一类敷料产品只需在地方申请备案 , 二类和三类敷料产品因为生产条件更高 , 需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 。
目前 , 市面上的械字号医用敷料90%以上都属于一类医疗器械 。
“现在 , 械字号的审批标准各地不同 , 未来 , 国家相关部门一定会对械字号敷料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 ”卓澜面膜创始人钱伟接受采访时表示 , 这意味着一部分医用敷料企业可能会转身参与“妆字号面膜”的竞争 , 传统面膜赛道将会由此变得更加拥挤 。
你敷的面膜,水很深
文章图片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0月21日 , 我国目前在业、存续的面膜相关企业共有4629家 。 2019年新增面膜相关企业914家 , 同比增长61.48% , 是近十年面膜相关企业新增最多的一年 。
从区域分布来看 , 广东省以1368家面膜企业位列第一 , 浙江省、河南省分别有405家、305家面膜企业 。 成熟的产业链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 也带来另一个意料之中的后果 , 那就是进入门槛过低 , 容易引发行业内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