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补贴,上海中欧班列却要年开行500列,底气哪里来?( 二 )


来自上海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更为直接:今年前三季度 , 上海对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5869亿元 , 同比增长20.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563.4亿元 , 增长17.3% 。 同时 , 在出口品类上 , 出口机电产品7536.3亿元 , 增长9.9% 。
“想要形成良性循环 ,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 上海的中欧班列定位就是市场化、精品化、专业化 。 上海以及周边有许多制造业直接客户都非常符合我们的定位 。 ”王锦秋也告诉采访人员 , 已有一批客户与平台公司商议要签下长约 。 显然 ,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 , 中欧班列绝不是临时的替代方案 。
没有补贴,上海中欧班列却要年开行500列,底气哪里来?
文章图片
一条完全市场化的新路
在业内 , 中欧班列“上海号”备受关注 , 因为上海要走出一条完全市场化的新路 。
中欧班列开行头几年 , 一大特点是“重去空返” 。 尽管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 , 但回程货物组织困难、开一趟亏一趟 , 始终是阻挠中欧班列实现自我造血的最大难题 。 为了培育市场 , 初期各地会出台一些补贴政策 。 上海的中欧班列坚持不实行补贴 , 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
没有补贴,上海中欧班列却要年开行500列,底气哪里来?
文章图片
上海为何敢试?
王锦秋分析 ,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欧班列开行已10年 , 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补贴红利已是大势所趋 。 但另一方面 , 上海口岸出口量大 , 进口量也大 。 “正因此 , 上海开行的中欧班列一定不会光拼价格 , 而是比拼质量与服务;上海也一定会谨慎选择深谙上海口岸功能价值的客户 , 并建立深度绑定关系 。 ”
近年来 , 中国不断扩大进口 , 特别是高质量的进口 。 上海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 即将连续第四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因此 , 中欧班列对上海的另一层意义 , 在于高质量地进口 。 同样是上海海关数据显示 , 今年前三季度 , 上海市实现进口1.82万亿元 , 增长19.1% 。 其中 , 进口高新技术产品5405.2亿元 , 增长8.5% , 占同期上海市进口总值的29.7%;进口消费品3862.9亿元 , 增长19.8% 。
“事实上 , 欧洲有大量优秀企业 , 非常看好‘上海号’的品牌效应 , 主动与我们对接 。 ”王锦秋告诉采访人员 , 越来越多的制造和贸易型企业 , 开始认识到铁运的价值——海运确有价格低廉优势 , 但有周期长、环境潮湿等劣势;空运则单程装箱空间有限 , 运价高昂 。 而大量的欧洲红酒、高品质牛奶、精密仪器等 , 特别适合铁路运输 。 而且 , 铁路运输集装箱多为40尺 , 比海运集装箱大了一倍 , 尤其适合底下装重物 , 上面放“抛货”(物流业中体积大但重量轻的货物) 。
此次 , 就有参展进博会的展品真空喷射冲洗系统搭载中欧班列而来 。 再比如 , 欧洲大量高品质牛奶在密封包装时无需冷藏 , 保质期在35至40天 , 过去通过海运方式进境 , 抵港时就已临保 。 但如果走中欧班列 , 行程约22天 , 可确保牛奶有更充裕的上架期 。
没有补贴,上海中欧班列却要年开行500列,底气哪里来?
文章图片
没有补贴,上海中欧班列却要年开行500列,底气哪里来?
文章图片
欧洲有高品质牛奶 。
此外 , 上海还有政策创新的优势 。 如进口食品进境时 , 需要完成在特殊监管区内将国际标签转换为国内标签 , 今后 , 随着政策突破 , 铁路部分区域可能被划定为特殊监管区域 , 从而让欧洲大量品质货更愿意“海改铁” 。 还有 , 随着更多铁路运输禁限品类政策的“松绑” , 更多锂电池、精密高端仪器有望搭乘跨境铁路飞驰而来 。
在上海中欧班列首发当日 , 铁路部门和海关部门就明确表态 , 将根据需求逐步升级硬件设施 , 优化服务 , 保障通关便利化 , 形成比较优势 。
很快 , 第四届进博会就将开幕 , 进博会展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博号”按时抵达 , 这一个个集装箱的背后 , 是一家家受疫情困扰的欧洲企业 。 来自东方的机遇 , 令国际贸易的动脉再次充满活力 。
栏目主编:李晔本文作者:王力李晔吴卫群文字编辑:王力题图来源:李茂君摄图片来源:李茂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