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到钱”的脱口秀,会走向哪里?

脱口秀作为近两年文化市场、流量世界里的“香饽饽” , 离建立完整的行业生态还有很长距离
“挣到钱”的脱口秀,会走向哪里?
文章图片
文|王月伦
编辑|李皙寅
“去年我讲了许多关于贫穷的段子 , 很遗憾今年讲不了了 , 因为我挣到钱了 。 ”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在近日火热开播的《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调侃自己“意外走红”的经历 。
去年开始 , “挣到钱了”也是脱口秀行业带给观众、文化产业的从业者最直观的印象 。 自2017年发轫以来 , 这个在国内小众而冷门的喜剧形式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喜剧行业“杀”出自己的道路 , 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
当笑果文化线下演出19-29元的门票上涨到220-280元 , 再到开票即售罄而被黄牛炒至3500元;当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个段子足以掀起互联网声势浩大的舆论探讨;当“谐音梗”、“普信男”、“一个山东人”等词汇成为年轻人之间心领神会的社交用语;当商业活动纷纷将脱口秀作为新兴营销模式 , “脱口秀出圈了”在许多行业外的关注者眼中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
然而 , 剥离开线上的现象级脱口秀综艺节目 , 目前国内“火爆”的脱口秀行业是一块经过完整产业链锻造的钢筋板砖 , 还是一块能够挤出大量资本、流量、营销泡沫的蓄水海绵?这个行业的核心支撑是什么、迅速崛起的同时又缺失什么?当这些问题被提出时 , 蕴藏在脱口秀火爆背后的“不稳定” , 或是说行业生态存在的“非常态”便会浮现出来 。
“挣到钱”的脱口秀,会走向哪里?】因此 , 在谈及国内脱口秀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时 , 较早进入大众视野的知名脱口秀从业者史炎并没有用类似“火”这样的形容词 , 而只是说“国内脱口秀行业成立了” 。
史炎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在5年前或是更早 , 国内其实没有所谓的脱口秀行业 , 就只有李诞、池子几个人能作为脱口秀演员活得不错 。 大多数参与者完全没有办法以脱口秀为职业 , 一个月只有三五场演出 , 每场就两三百块 。 虽然对一个行业来说 , 被资本追逐、能盈利是很重要的标准 , 但行业的成立 , “不只有个别天才”这一点同样重要 。 如今 , 随着线上带动线下脱口秀的发展 , 上海有一大批不隶属于任何公司的特约演员 , 每个月能接一些商业演出、公司活动、年会 , 可能挣得比普通白领还要多 , 更多人才可以以此生存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这个行业目前至少是成立了 , 但离建立完整的行业生态还有很长距离 。
除了脱口秀自身行业生态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从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投资方了解到 , “脱口秀的公司能上市吗?如何在二级市场套现退出?文化产业在政策方面、工业流程化生产方面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三个尖锐问题 , 也让以脱口秀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前景变得难以预测 。
一边是市场反馈的“脱口秀火了” , 一边是业内人凭借从业经验所认知的“行业成立了” , 另一边又是投资者在探索的“前景在哪儿” , 造成三者视角差距的原因 , 也是国内脱口秀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所在 。
从业者:
国内脱口秀“有天有地 , 但中间什么都没有”
创办一个脱口秀厂牌拢共分几步?
“你先要设计一张海报 , 再想一个厂牌的名字 , 然后对外说我们这里有演出就可以了 。 ”史炎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形象地概括出创办脱口秀厂牌的门槛有多低 。 一个脱口秀厂牌甚至可以不签约任何演员 , 只需要给市面上的演员按场次结劳务费便可以运作起来 。
“挣到钱”的脱口秀,会走向哪里?
文章图片
▲仿照酒吧内景设计的脱口秀剧场图|王月伦
贰叁叁厂牌负责人谢海涵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 , 对于线下的投资者、运营者来说 , 办脱口秀厂牌没有太多成本 , 启动资金只要一两万左右 , 即使是主要的硬件设施 , 比如演出场地 , 也可以和其他的livehouse合作 , 并不需要创办者投入大量资金 。 据谢海涵透露 , 2019年才成立的贰叁叁厂牌如今已经进入盈利阶段 。
低成本、处于风口、盈利快 , 脱口秀节目走红后 , 线下二十多个脱口秀厂牌铺天盖地涌入上海 , 全国各地大小厂牌接近上百家 。 因为成本低廉、经营水平参差 , 有些厂牌“来得快、去得也快” , 较强的流动性侧面反映了脱口秀线下市场的“热闹” , 同时 , 这些厂牌也构成了脱口秀市场庞大的“金字塔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