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猎头+企业”,武汉打造市场化引才路径

“政府+猎头+企业”,武汉打造市场化引才路径】面对招才中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激发、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创业融资不活跃等瓶颈制约 , 如何出招化解?武汉正在探索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 不是一味依靠政府主导、政策驱动 , 不要政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 而是政府、猎头机构、企业三方联合 , 借助“无形之手” , 让市场做主、给企业放权、为产业聚才 。 人才资源是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 今年以来 , 武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各级政府、猎头机构、企业联合引才动作不断 , 让市场活起来、人才动起来 , 真正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 。 频繁邀请猎头机构来汉帮企业引才武汉人才集团成立半年服务企业超千家
“政府+猎头+企业”,武汉打造市场化引才路径
文章图片
5月7日 , 武汉人才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周迪摄在武汉 , 一家企业想要招聘人才 , 不一定需要各种渠道发布消息、自己去找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 新成立的武汉人才集团以及江汉区、汉阳区等各个区建设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 , 就能够提供从人才招聘到管理咨询“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 位于江汉区的一家数字科技初创公司 , 在武汉人才集团协助下 , 成功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市场营销等高层次创新人才 。 企业成立之初仅有3名核心团队成员 , 半年内迅速组建起超过100人的团队 , 智慧产品在多种应用场景获得突破 。 成立不到半年 , 根据“产业地图”绘制出产业所需的“人才地图” , 按图索骥 , 武汉人才集团已帮助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行业高端人才220余人 。 以往 , 包括人力资源机构在内的市场化中介组织 , 在汉发育不够成熟 , 人才工作专业平台少、执行成本高 。 今年以来 , 武汉组团赴北上广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 , 频繁邀请猎头机构来汉帮企业“相马” 。 大力推动人才流动的 , 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机构 。 去年底 , 武汉拿出市商务局开放合作处(国际经济合作处)处长等10个重要岗位 , 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 。 “在猎聘过程中 , 我们感受到一线城市人才回流武汉的意愿 , 但他们多处于35岁以上 , 在收入、家庭、教育、发展等多方面有诸多顾虑 , 迫切需要专业的猎头顾问从中牵线、释疑 , 最终促成他们由心动变为行动 。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华说 , 江汉区主动找到他们 , 共建“双招双引”工作站 。 今年 , 他们刚为武汉某“光芯屏端网”产业头部企业成功引入一位来自外省的新材料研发高端人才 。 不少像张继华这样的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都认为 , 武汉连续四年成为人才流入城市 , 与政府市场化引才、集聚人力资源产业不无关系 。 通过政府引导 , “市场的手”跨体制、跨区域配置人力资源 , 人才能进能出 , 城市发展活力更加彰显 。 人才企业融资规模与资助额度直接挂钩把人才资助的“裁定权”和运作交给市场
“政府+猎头+企业”,武汉打造市场化引才路径
文章图片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刘睿彻摄释放“人才红利” , 不是敲锣打鼓、单靠“撒钱”就能实现的 , 规划一条市场化的引才育才路径 , 才更可操作、更可持续 。 在武汉 , 从无到有、集聚了超过2000名“3551人才”的光谷 , 提出要拿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引才育才 。 光谷“这笔钱”是怎么用出去的?毕业于巴黎六大并具有海外上市公司工作经历的熊鹏航回国 , 在光谷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 今年 , 作为光谷“3551人才” , 他拿到了光谷资助的100万元资金 , 一步跨过被誉为小微企业最难熬的“三年死亡期” 。 熊鹏航的钱不是“白拿”的 。 从去年开始 , 光谷调整了对创业人才企业的资助方式 , 通过将无偿资助额度与企业融资规模或经济贡献直接挂钩 , 把人才资助的“裁定权”充分交给市场 。 熊鹏航团队凭借“人工智能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项目获得来自央企中国信科的Pre-A轮战略投资 , 达到了政府“出手”资助的门槛 。 根据光谷新规 , 人才企业融资规模与光谷的持续资助直接挂钩 。 未来 , 随着熊鹏航团队融资金额增加 , 政府资助额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 最高可获1000万元无偿资助资金 。 今年 , 光谷“借”10亿元给企业留才的故事刷屏网络 。 “这笔钱”又是做什么的呢?实际上 , 10亿元是光谷设立的股权激励专项资金池 。 光谷企业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时 , 认股资金不足的激励对象 , 可向这笔专项资金申请借款 。 借款没有利息 , 但有没有风险?光谷与专业机构合作 , 通过精巧的顶层设计 , 双重审批后专项资金才会放款 。 22家企业超1400名人才受益 , 都是“965”产业体系中的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等 , 年均离职不到1人 。 不是撒钱“砸”人才 , 而是用心“留”人才 , 武汉的做法是:你要长大我来扶 , 你有危急我来帮 , 以更有效率、更为科学的投入 , 让人才共享城市发展机遇,与城市共同成长 。 结合专家评议企业举荐的大数据体系认定人才人才“好不好用”企业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