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十倍,文化酒估值为何能上百?


两年十倍,文化酒估值为何能上百?
文章图片
【阅读提示:本周本订阅号推出“白酒”专题 , 七篇文章讲解白酒板块 , 欢迎持续关注 。 下周将推出“非白酒”专题 , 敬请期待 。 】
酒鬼酒上一次处于舆论的焦点还是2012年爆发的塑化剂事件 , 自那以后一蹶不振 , 总营收在十亿量级徘徊八年之久 , 在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中位居尾部 , 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4% 。
近两年来(见图1) , 酒鬼酒的股价增长近十倍 , 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 虽然营收规模仍未突破20亿大关 , 但估值水平却达到100倍 。
两年十倍,文化酒估值为何能上百?
文章图片
环顾四周 , 茅台的酱香型、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浓香型、山西汾酒的清香型更受市场欢迎;市场分层来看 , 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稳占高端酒市场 , 洋河股份系列、水井坊、剑南春、口子窖等的中高端白酒知名度更高 , 而低端酒中的网红产品要数牛栏山、劲酒等 。 在此大环境下 , 较低的市占率配上极高的估值 , 颇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 , 酒鬼酒到底依据什么能够在近两年异军突起 , 获得投资者认可?
坎坷的品牌发展之路
酒鬼酒是中国文化酒的开创者 , “馥郁香型”白酒的鼻祖 , 这是酒鬼酒屹立于市场的两大亮点 。 所谓馥郁香型就是浓、清、酱三种香型融为一体 , 这得益于酒鬼酒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在品牌塑造方面 , 酒鬼酒独创性地融合民族酒文化、历史文化等诸多元素 , 打造中国高端文化第一白酒的形象 , 加大市场知名度 。 目前(见图2) , 酒鬼酒的产品系列分布于各个消费层级 , 高端的内参系列价格定位在1000元以上 , 次高端的酒鬼系列价格在300-1000元区间内 , 中低端的湘泉系列主打价格优势 。
两年十倍,文化酒估值为何能上百?
文章图片
但回顾历史 , 酒鬼酒走到今天这一步可谓道路崎岖 。
1997年 , 湘泉集团创立的酒鬼酒登陆A股 。 在二十一世纪之初 , 受消费税政策的冲击、以及公司业务扩张不利、销售体系粗放等因素的影响 , 酒鬼酒业绩急转直下 。 2003年成功集团接棒成为第一大股东 , 但祸不单行 , 2005年成功集团抽逃巨额资金 , 使得酒鬼酒品牌一落千丈 。 2007年 , 华孚集团入主酒鬼酒 , 重组改制后 , 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 2012年走上了上市后的巅峰 , 实现营收规模16.5亿、归母净利5亿 。 但好景不长 , 震惊海内的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旋即爆发 , 叠加限制三公消费 , 白酒行业进入寒冬 。 2015年 , 中粮集团成为酒鬼酒实控人 , 对公司的品牌定位、市场聚焦等进行重塑 , 公司的业务重新走上了稳步增长的发展道路 。
酒鬼酒失去了白酒发展的“黄金十年” , 除了对整体白酒行业发展不利的诸多因素外 , 公司的内部治理一直为市场诟病 。 上市以后 , 公司的大股东数次变更 , 董事长更是走马灯式地频繁换将 , 使得公司的发展战略难以持续 , 且抽逃资金、塑化剂超标、巨额存款消失等骇人听闻的负面舆情更是雪上加霜 。 1998年至2014年 , 贵州茅台的营收规模增超50倍 , 而酒鬼酒的营收却萎缩了两成 , 逐步在白酒市场失去竞争力 。
中粮入主后 , 针对酒鬼酒的病根对症下药 , 才让酒鬼酒逐步走出谷底 。
一.重塑品牌形象
酒鬼酒的品牌恶化非一日之寒 , 重塑品牌信心需要慢工出细活 。 中粮聚焦传播酒鬼酒的三大特色:文化酒鬼、馥郁酒鬼、生态酒鬼 , 扩大产品影响力;打造三大核心单品 , 明确市场定位 , 确定“内参”、“酒鬼”、“湘泉”三大品牌;加大文化营销力度 , 提升内参酒文化品牌的内涵 , “品内参、知大事” , 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通过央视冠名、参与高端价值研讨会等频频在公众视野中亮相 , 并借助中粮集团的平台优势 , 参加国内外重量级盛会 。
二.拓宽市场渠道
酒鬼酒在湖南省内加快渠道下沉 , 依托团购商进一步拓展和夯实市场;在省外推进金融圈、体育圈等方面的圈层营销 , 比如积极参与高尔夫、网球联赛等 。 2019年 , 酒鬼酒开启内参酒的全国化进程 , 布局重点市场 , 加强与优质客户的合作 。 针对不同的系列酒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内参系列主要侧重团购渠道销售 , 酒鬼系列则侧重商超、烟酒店等终端网点 。 当前公司的战略非常明确:保价增量 , 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做到量的提升 , 优先做大规模 , 扩大市场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