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挖潜增效打好全年收官战,“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成为高频词|武汉一周

这一周 , 武汉大型展会活动不断 , 2021全球数字贸易大会、中国(武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科技创新成为绕不开的关键 。
前看标兵 , 鞍马不敢歇;回看追兵 , 战鼓又催征 。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也是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 迈入四季度 , 最后的百米冲刺 , 如何努力实现“全年精彩”?
不松劲才能有后劲 , 挖潜力补短板才能稳增长 。 当前 ,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的赛道中 , 武汉加速资源集聚 , 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 全力以赴打好经济发展收官战 。
武汉挖潜增效打好全年收官战,“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成为高频词|武汉一周
文章图片
位于光谷的联影集团武汉展厅向客户展示最新的全线医学影像与放疗产品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高勇摄
“看中的就是武汉产业链 , 这里上下游企业集聚——华星光电、深天马、京东方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超前布局 。 ”13日 , 日本东京大学硕士阮军带着“超薄柔性玻璃材料制备与柔性盖板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 斩获2021年中国(武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二等奖后 , 随即就签约落地光谷 。
可折叠手机屏幕核心材料 , 就是被称为“黄金薄膜”的CPI薄膜 , 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 阮军和他的团队 , 尝试用超薄柔性玻璃材料替代CPI薄膜 , 并在全球最早实现了加工 。
就在上周 , 多个国内外品牌展会、大赛来到武汉 , 或宣布落地 , 带来大把产业机遇 。 办展办会 , 为的是创造机遇和空间 , 招引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 ,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
接下来的几周 , 围绕汽车及光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布局 , 第二十二届武汉国际车展、第十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将次第召开 。 车展首次大规模集结岚图、蔚来、小鹏、理想等近2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 , 光博会首次聚齐华为、中信科、长飞、诺基亚等F5G厂商和全光网络技术联盟成员 。 武汉在支柱产业上驱动新动能的决心 , 可见一斑 。
中国生物医药版图上最具产业化优势的区域来人了 , 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来光谷建设研发中心;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的区域也来人了 ,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将其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总部项目落户江汉 。
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太寂寥了 ,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声学人工结构团队 , 二十载专门研究声音 。 他们曾首创声子晶体的谷输运,实现声音无障碍传输 。 更为难得的是 , 深不可测的“声子晶体”研究 , 将走出象牙塔被转化 。
“卖”声音也能赚钱?武汉帝东这家光谷企业致力于数字声学技术研发与创新 。 如何能让声音像手电筒的直射光一样直线传播、避免声环境污染?企业一直在这个赛道上钻研 。 结合企业声数字降噪算法等技术 , 应用于在线教育、云互动课堂、大型会议多会场同步系统等场景 , 主持人无需话筒或耳麦 , 现场看不到话筒也不会出现啸叫 。
在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中 , 科学家和企业家找到了彼此 。 10月12日 , 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空天信息专场上 ,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应用学院与武汉帝东科技有限公司“定向声场景中声子晶体的应用”项目签约 。
四季度以来 , 在武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领域 , 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加速 , 科教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
大小企业搭起手不掉“链” 。 小巨人企业睿芯 , 向其母公司锐科激光供应光纤激光器里核心的光纤 , 成就后者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领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 而锐科最大的股东——央企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 也得以提升航天装备的制造能力;
政产学研协力闯市场 。 在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下 , 联影医疗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 , 依托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平台 , 人员互聘、平台共享 , 联合攻关 , 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uMR9.4T样机 , 目前正在进行产品迭代优化;
城市圈一张图一条心 。 武汉城市圈9城联合办公 , 墙上挂着覆盖交通、产业、科技、人才、市场、民生等多个领域的一张“作战图” , 心里想着一件事——推动各方面资源在区域内的高效配置 , 城市圈兄弟城市一起“升级” 。
武汉挖潜增效打好全年收官战,“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成为高频词|武汉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