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黄种人
文章图片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黄种人】几千年前 , 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 , 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 。 他们哪里会料到前方将有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 。 因纽特人(Inuit)且战且退 , 退至北极圈内 。 时值寒冬 , 印第安人以为因纽特人不久就会被冻死 , 便停止了追杀 。 谁料 , 因纽特人在北极生存了下来 , 创造了人类生存史的奇迹 。
因纽特在部落语意为“真正的人” , 还有一种叫法为“爱斯基摩”(Eskimo) , 在素有积怨的印第安部落语意为“吃生肉的人” 。 因纽特人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的一支 , 身材矮小粗壮 , 黄皮肤 , 黑头发 , 眼睛细长、鼻子宽大 。 总人数约13.9万左右 , 阿拉斯加有约4.1万人、西伯利亚地区有1.1万、格陵兰岛有5.3万人、其余3.4万人分布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冻土带岛屿上 。
文章图片
吃生肉的人
因纽特人确实吃生肉 , 虽然很早掌握了生火的技能 , 但缺少燃料 , 北极地区气候严寒 , 也不适合植物生长 , 生吃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 因纽特人有时会故意将鱼肉先埋在地下 , 让鱼肉稍微腐烂再挖出来吃 。 研究支撑了这种做法的科学依据 , 所有的生命组织都含有酵素 , 用于分解食物 , 供给身体体力和耐力 。 食用这种“腐鱼” , 人体不必再分泌大量酵素来助消化 , 节省了能量(跟你喝养乐多效果差不多) 。 地上跑的 , 海里游的都可能成为因纽特人的食谱:海豹、海象以及鲸类 , 驯鹿、麝牛、北极熊以及一些小动物 , 反正打到什么吃什么 , 来者不拒 。
文章图片
狩猎是因纽特人的看家本领 , 族人多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 , 辅以捕鱼和驯鹿 。 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 , 9月猎捕海豹和驯鹿 。 捕猎的工具也有很多种 , 尽管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 , 但鱼叉还是使得最顺手 。
文章图片
传统的因纽特人生活 , 不是在迁徙 , 就是在迁徙的路上 。 因纽特人家家都养狗 , 拉雪橇 , 捕猎离开不它 。 爱犬会带着主人 , 寻找海豹换气的孔 。 警惕的海豹会留好几个换气孔 , 猎人们便分工合作 , 守候在各个洞口 。 爱犬一声不吭地趴在雪地上 , 等待着海豹送命 。 有时一等几个小时 , 有时一等好几天 。 不过猎人都是极有耐心的 , 因为如果他不带食物回去 , 全家人 , 整个村子的人都要跟着饿肚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猎人把海豹带回去 , 族人自然都很开心 , 但他们不会忘记发现换气孔的那只爱犬 。 会把最好的肉分给它 , 等吃到半饱再拿走肉块 。 在这寒冷的地方 , 人和动物都不能吃得太饱 , 要随时准备战斗 。
文章图片
因纽特人战斗力很强 , 能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 , 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 , 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 , 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 , 去和地球上体积最庞大的鲸鱼搏斗;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 , 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 。
相比 , 因纽特人的婚姻倒是平淡无奇 , 没有太多的仪式 。 女性年纪一到便跟着他族的男人走了 , 这一走可能就是一辈子 。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 , 为提高婴儿的成活率 , 因纽特人很早就依靠集体的力量养育后代 。 久而久之 , 孩子可能辗转在几户人家长大 , 真的是叫行万里路吃百家饭 。
文章图片
现代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在过去几千年里 , 虽然生活得自由自在 , 并没有外人打扰 , 但其发展却极其缓慢 , 没有货币 , 没有商品 , 没有文字 , 甚至连金属也极少用 , 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 , 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 , 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差不了太多 。 直到16世纪 , 西方持枪的狩猎者才发现了他们的存在 。 于是 , 毛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们接踵而至 , 本来冷冷清清的北极 , 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 世界各国的报刊也频频出现“爱斯基摩”的字眼 。
- 双湖县|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3.5级地震
- 不愧是中国,又一世界之最诞生,比华为5G还牛,整整超越西方20倍
- 如果用一根直径0.000001毫米的针穿过大脑,会发生什么?
- 在鲸鱼腹中是一种什么感觉?一个手无寸铁的人,有机会逃生嘛?
- 俾格米人,为什么身材如此矮小,却能在10岁前结婚生子?
- 罕见“因突变种”生物现身北京门头沟,银黑狐有什么不一样?
- 两起外星人UFO恶作剧2:3名学生捕获金属帽状UFO,疑似一只烟灰缸
- 十辈子才能见一次,五只每1000年出生一次的珍稀动物
- 科学家: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 体育大生意第2732期|杨蜜体育大生意记者疫情重塑消费...|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自行车领域还有哪些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