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

近日 , 一则新闻上了热搜:辽宁一对父子去某洗浴中心泡澡 , 没想到 , 4岁儿子却在公共泡池里大便 , 更让人无语的是 , 事后 , 父亲竟试图带着孩子悄悄离开 。
后来工作人员拦住父子两 , 要求赔偿损失1000元 , 父亲不但拒绝 , 还抱着孩子与工作人员推搡 , 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向 , 最终强行闯门离开
新闻报道后 , 男子与洗浴中心达成协议 , 各自承担500元 。
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
文章图片
我们不去评论4岁的孩子 , 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 但孩子做错事 , 作为监护人的父亲 , 就应该承担责任 , 主动道歉 , 赔偿损失 , 而不是以孩子为盾牌 , 逃脱责任 , 还当街撒泼 , 态度恶劣 , 难道他就没想过自己的这些行为 , 会被孩子模仿学习 , 长大后也不辨是非吗?
一、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关于“熊孩子”报道 , 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 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 , 为什么纯洁可爱的他们会变成人人厌恶“熊孩子”?其实这些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不重视规则 , 不重视责任心 , 漠视他人的“熊父母” 。
你看一男孩高铁高声尖叫 , 女生提醒反被母亲扇耳光 , 一女生疑被8岁男孩摸臀 , 她理论时遭男孩母亲打骂等这些热搜新闻 , 就让人心痛 。
当孩子恶作剧时或他们犯错误时 , 领着孩子亲自道歉 , 就是在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公共场所与他人财物的礼节 , 但是有的父母却纵着孩子的“熊”以及错误 , 甚至自己在孩子面前展示出“熊”的言行举止 。
要知道 , 父母自己如何“做人” , 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 , “你的样子 , 往往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 。 ”
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
文章图片
二、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 , 你看到孩子 , 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 , 也就是教育自己 , 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 "
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做个“好人” , 而这个“好”在你老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说谎 , 在你总是做错事 , 推卸责任 , 在你总是盛气凌人的情况下 , 已经消失了 。 ”好“字去了 , 教育也就不在了 。 所以 , 父母的家庭教育 , 重在言传 , 更重在身教 。
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在公共场所 , 作为父母 , 我们要注意好自己言行 , 更重要是约束好孩子 , 让孩子行为不给别人添麻烦 , 这是最起码的公共道德修养 。 而默许或者纵容孩子在公共场所放肆吵闹的父母 , 当然也是欠缺了起码的公德教养 。
我们常听到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 , 你跟他计较什么” , 有时候真的不是计较问题 。 社会在不断发展 ,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与陌生人接触 , 与这个世界打交道 , 与社会发生联系 , 承担起我们应该的一份公共责任 , 就是给孩子上一堂有意义的公德教育课 。
教育来源于生活 , 也要回归于生活 , 在很多场合中 , 不随便乱丢垃圾 , 不乱吐痰 , 不乱画 , 不随地大小便 , 虽然这些“不”字我们耳熟能详 , 但是做到了才代表着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涵养的及格 。
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
文章图片
三、孩子的公德心就是父母的公德心
公德是什么?一个基本底线是在公共场合不妨碍别人 , 不损害他人利益 , 对于孩子 , 知道什么能做 , 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该做 , 什么该做 , 心中有个数就是一种成果 。
而父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又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 进而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 逐步形成孩子善与恶、真与假 , 好与坏 , 是与非的最初概念 , 慢慢形成他的价值观、是非观等 , 决定他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
专家:信贷投放力度料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空间足
文章图片
一对父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做核酸检测 , 父亲由于比较高 , 就蹲下来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 两个儿子看见父亲的行为之后 , 也微微蹲下身子 。 最后做完检测 , 还对医务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 表示感谢 , 这就是引导 。 所以 , 归根结底来说 , 谈孩子的公德心问题 , 其实就是谈家长的公德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