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很多钱,却怎么都搞不好“内部创业”?要不试试VBO吧( 二 )


其次 , 内部项目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前景 。
内部项目的诞生往往是为了解决母体公司的问题 , 但这种解决方案未必适合外部客户 , 或者规模上无法匹配 , 而VC/PE机构能够推动形成更通用的产品和服务 。
从概念上说 , VBO并不复杂 , 但操作起来也会有些障碍 。
比如估值 。 大企业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项目 , 同时低估VC/PE能带来的价值 。
再比如 , 大企业通常希望能继续“管理”剥离后的项目 , 而投资人介入的前提是有权撤换不合适的项目负责人 。
此外 ,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 , 大企业和机构也有很大的不同 。 机构习惯了高风险高收益 , 项目失败是家常便饭 , 但大企业来说 , 风险承受能力要低得多 。
砸了很多钱,却怎么都搞不好“内部创业”?要不试试VBO吧
文章图片
VBO是当务之急吗?
作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 因为大公司似乎别无选择 。
一方面 , 大企业面对的数字化破坏性很大 , 且冲击日益加速 , 而企业建立新业务的传统方式遭遇困境 。 与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公司相比 , 两种体制下公司的发展速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
另一方面 , 大企业自身也需要重构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生态系统 , 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发挥数据的价值 。
在这种情况下 , VBO为大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机制来培育创新 , 而不至于过早地扼杀、吸收或是放弃内部创业项目 。
同时 , 企业也能够借力风险资本的专长保持自身的创新活力 。 因此 , 企业获得的回报是大于风险的 。
就VBO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 , 创业邦分别采访了几位国内的CEO、投资人和创业者 。
一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认同 。 他说:“引入VC有几个目的 。 一是需要多元化的股东结构 , 也是基于未来资本运作的需要 。 第二是希望能够引入外部资金 , 因为集团公司的资金总是有限的 。 第三 , 做创新不能够只靠大股东 , 要独立发展 , 需要有外部资源的导入 。 ”
一家头部VC的合伙人也看好企业孵化的创业项目 。 他说:“在标的赛道差不多的情况下 , 我们会优先选择产业方孵化出来的公司 , 估值也会更好点 。 当然 , 集团也需要给标的方带来很多帮助 , 包括团队组建、业务构建、订单支持、客户资源等 。 ”
一位出自青岛某著名企业的内部创业者说 , 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有不同的考虑 。 有的目的明确 , 就是辅助公司战略 , 有的比较虚 , 说是培育创新氛围或是建立生态 , 也有的就是为了留住一些关键人才 , 甚至也有为解决干部员工的冗余提供一种过渡 。 但总的来说 , 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应该是大势所趋 。
砸了很多钱,却怎么都搞不好“内部创业”?要不试试VBO吧】看来 , 大企业与风投结合 , 处理得好就能达到多赢 。